当前位置:主页 > 读后感余华《活着》读后感

余华《活着》读后感

2014-06-13 17:30 来源:观后感 作者:www.guanhougan.net

余华《活着》读后感

  一个少爷赌钱将家败光了,气死了爹,病死了娘,累死了老婆,儿子被抽血抽死了,聋哑女儿生孙子大出血死了,女婿做工死了,剩下个小孙子,吃豆子撑死了。就剩下经历了被拉壮丁打仗、三年自然灾难、土改、大跃进、文革却一直活下来的这个少爷,他的名字叫“富贵”。看完《活着》后,第一个跳入我脑海的是个硕大的“穷”字,可细细琢磨,呈现在眼前却是个惨淡的“命”字!

  我原以为文学艺术在生活之上,总是将各种人苦难的命运汇聚在一个人身上,将矛盾和冲突放大化,但昨晚听了母亲讲述他一个邻居家的故事,却改变了我的想法:风流倜傥的父亲与妻子的矛盾,在其妻子怀孕期间上升到了最高点。这位身为艺术老师的父亲,由于女学生的爱慕,而被冤入狱,独自在产房煎熬的妻子在平安诞下男孩六个小时后,因实习医生的失误而大出血死亡。怀揣红蛋的奶奶半路折返,只剩下好心的外婆外公和姨姨将可怜的男孩带回抚养。父亲劳改释放后,不被孩子娘家所承认,只好落寞的重组家庭。当男孩认回父亲后后,也不过是父亲家的周末客人罢了。而此时,最爱的外公和姨姨相继患直肠癌而过世,成家的他,还面临着老婆习惯性流产后的不孕……

  无论是小说中的情节,还是身边的故事,甚至是亲人的经历,都让闻者伤心听者落泪。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种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的命运无常,让我反复思量一个问题,如果我经历了这样的人生,那么我有勇气活下去吗?数十载的岁月,最后孑然一身,除了徒留余恨,叹身世之悲哀,恨现实之残忍,究竟这一遭的人世经历,又留下了什么呢?

  当然,首先留下的是回忆。如果没有老人福贵的讲诉,《活着》的故事就无人知晓。但他人只能作为看客,至多叹一声“可惜”。这样的回忆,也许有人会说,不要也罢。然而回忆毕竟是确定的,是已经发生和经历过的时间,相比虚无缥缈的未来,更给人一种释然的感觉,无论是多么痛苦的往事,身在其中往往无法自拔,而事过境迁却给人一种苦尽甘来的怡然自得。

  其次留下的是希望。痛苦和艰辛的活着,给人以坚持信念的则是希望的光芒。正是未来的不定性,在每个人心底都可以涌现未来的憧憬,哪怕是阿Q精神,也会是卸下疲惫后的聊以自慰。许多人忙碌一生,也许始终难以抵达渴望的彼岸,也许从未拥有曾经奢求的任何,但他唯一拥有过的就是希望。

  然后留下的是过程。如果福贵没有经历过从富家少爷到穷困潦倒的境地,就不会体会到在一亩三分田地农作的满足;如果福贵没有经历过从死人堆中爬出来的战争,就不会体会到妻儿环绕的简单幸福。很多时候,人们徜徉于点状的瞬时快乐,却忽略了线状的长久努力。如果生命的意义在于无愧于自己的一生,那么究竟是留下的地位财富还是过程中的艰辛收获足以证明呢?

  最后是勇气。回忆是可贵的、希望是美好的、过程是值得的,但是我想说,当渺小的人生面对不可捉摸的命运而言,我们总是充满了敬畏之心的。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面对困境和迷惘,我们总是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然而,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一声声叹息,丝毫改变不了横亘在面前的现实半分,唯有勇气,让我们无论是否充满信心和把握,都能向前迈出艰难的一步步。

  所以,要学会感谢命运,身为怀揣希望、充盈勇气的微小人类,我们仍为曾在这波涛汹涌的命运浪潮中乘风破浪而自豪!活着,它的根本目的,是活着!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
  • 《活着》读后感(六)
  • 读《活着》有感
  • 《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
  • 《活着》读后感(五)
  • 《活着》读后感(四)
  • 《活着》读后感(三)
  • 《活着》读后感(二)
  • 《活着》读后感(一)
  • 《活着》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