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读后感《散香》读后感

《散香》读后感

2013-03-01 23:11 来源:观后感 作者:www.guanhougan.net

  《散香》读后感

  春节前几天,从明月那儿收到李业陶老先生赠送的新作《散香》,扉页上工工整整地写着“凌原女士雅正”。特殊的新春礼物。听明月说,她们办公室在四楼,老先生那么大年纪了,不辞辛苦,特意去他们单位爬四楼送去的。让我和明月都很感动。我和先生素昧平生,认识是源于明月给他的两本书做过封面设计,我加了他好友,在QQ上偶尔聊过天。他看过我写的文章,在后面回帖“文章顺畅中还有幽默,该贴去论坛啊,多去参与,没准就能成为报社的写手呢”。还鼓励我多多向黄河口论坛投稿,对我写的文章给出很中肯的意见,说是太拖沓冗长了不适宜投稿,副刊投稿字数应限制在800-1000字之间,并且传给我一个排版工具的网址,让我觉得很温暖。我和他说起自己只是喜欢写,从来没想过发表什么的事,纯属是业余爱好。老先生鼓励我说,写文章可以是业务爱好,当成职业就不快乐了,他说自己曾经做过文秘,没快乐可言,只有自己愿意写才会快乐。多写多练,一定会有提高的。听说老先生出书的消息,很为他高兴。我和他说,等新书出来,我花钱购买一本,好好阅读,以示对先生劳动成果的尊重。他说:只要是真心喜欢,我送你一本即可。春节前即收到老先生的签名赠书。我想,这或许是来源于文学爱好者之间的惺惺相惜。他觉得我爱好文学,或许能读懂他文字里面的前世今生。

  先生的第一本书《我的孙女》几年前就拜读过了,里面生动记录了他的孙女李潇然从三岁到十岁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故事,字里行间都是浓浓的爱意,把一个爷爷对孙女的感情渲染地淋漓尽致,里面有疼爱,有怜惜,有欣赏,有教育。不是每个爷爷都会为自己的孙女写书的,身为先生的孙女,李潇然和李哥平都是幸福的。记得当时楚子同学还在读小学,这本书还是她管同学借的。看完这本书后,心里痒痒的,她给妈妈提了一个建议,让妈妈写写《我的女儿》。呵呵!时光荏苒,一晃楚子已是初二的学生。当妈的只是偶尔记录一下孩子好玩的瞬间,并未坚持下来。先生后来又出版了他的第二本书《隔辈亲》,写的也是他的孙女的故事。身为老先生的孙女,被这样的爷爷无私地宠爱着,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散香》是先生出的第三本书。里面写亲情和军旅生涯的文章,尤其让我感动。他在《亲情如树》中写道:“偶然的一个夜晚,我梦见了大娘,我对大娘说我没有亲娘了,有一个大娘也很老,再也没能力心疼我。等我哭醒的时候,泪水已经滴湿枕巾。”读到这里,禁不住鼻子一酸,泪湿双眸。为那浓浓的亲情。他说,在母亲身边,所有的心酸得到宽慰,所有的委屈悄然化解。《好门楼旧事》记录的是和祖父相关的几件小事。写出了他和祖父的深情,以及祖父对他的影响。在《三叔》一文中写道:三叔非常器重我,从我上学到入伍,再到后来我转业地方工作,三叔总是用些许微笑的目光注视着我,我想那眼神中有赞许,有期待,或者还有寄托。在《冬日里的遥望》写了和姑姑的难舍亲情,“姑姑走了,但我一直感觉姑姑并没有离去,她依然在那个冬日里远远地望着我。”这本书面写亲情的文章占了很大一个篇幅,从中可以看出,先生是一个重感情的人,和他的亲人都深厚的感情,字里行间都是幸福的味道。

  先生的文章里面那些岁月留痕,《我见到了毛主席》,《无味的年夜饭》,让我了解过去,铭记历史。绿色军营系列真实记录了先生的部队生活,军营情结,那是我不曾体会过的另外一种生活。他在《我的大学》中写道:“学历不代表学识更不代表能力,也许它只是说明学识、能力的一个侧面。职位不代表能力更不代表品德,一个人所走的路是由他本身先天和后天的素质与机遇共同造就的,在很多的时候,是机遇决定着命运。所以不必羡慕那些飞黄腾达的人,也不必为仕途不顺耿耿于怀,好的心态比好的命运更重要。”我深以为是。

  先生的《散香》质朴中还有许多哲理在里面,需要慢慢品味。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