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读后感《本族效应的认知神经机制》读后感

《本族效应的认知神经机制》读后感

2013-04-28 07:54 来源:观后感 作者:www.guanhougan.net

  《本族效应的认知神经机制》读后感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确,当一个处于某个群体的时候,你会对这个群体有种归属感,群里面的人就是自己人,对群内的人有认知上的偏见,就好像希特勒要消灭犹太人一样,认为自己的民族是最优秀的。可是本族效应也要看情况而定,不能一棍打死所有人。

  《本族效应的认知神经机制》这篇文献中,主要说了本族效应。本族效应是指个体对本族面孔比一组面孔有更好的再认的现象。利用现代技术,探究人的脑电成分与本族效应的编码有关。简单地说就是你对一个人很熟悉了,凭着自己的直觉经验就可以把那个人给辨认出来了,但是你对一个陌生的接触很少的人,当你再看到他的时候你未必会立刻把他辨认出来。(观后感   www.guanhougan.net) Stahl,Wisese和Schweinberger是高加索人做被试,把高加索人分为有异族面孔接触和无异族面孔接触得两组被试,让被试进行“学习—再认”判断,观看人脑发出的N170波,发现异族面孔所诱发的N170波幅比本族面孔所诱发的波幅要大,如果增加被试对异族面孔的接触经验,会发现随着接触得多,异族面孔诱发的额N70波幅与本族面孔诱发的N170波幅之间的差值会变小,这说明了对于本民族的人人们是有面孔认知经验的,越熟悉,再认率越高。

  同样,一个实验并不能证明人在大脑中就有“内群”和“外群”之分,也不可以说对于异族人具有排斥作用,所以,接下来还要进行实验对照。Ito和Urland采用P200和N200,是对不同种族面孔的注意偏向和分类差异,P200更多地指向消极性信息,N200常常与认知控制有关。他们不仅仅拿白人当被试,而且还有黑人,果然不出我所料,让白人被试一招种族(黑人,白人)或者性别(男,女)对面孔照片进行分类,当白人作为被试时,看黑人面孔照片引发更大的P200,看自己本民族人的面孔照片引发的更多是N200.反过来,黑人作为被试的时候,他们看本族人面孔照片引发更多的也是N200,看白人面孔照片引发更多的是P200.

  更具有科学性的是采用高空间分辨率的功能磁共振技术通路(fMRI),同样是对本族,异族对面孔进行分类,发现对异族分类时激活杏仁核,对本族分类时激活梭状回。实验在我看来似乎是结束了,但是仍然存在疑问,到底梭状回是对本族,异族敏感还是对内外群体敏感呢?所以他们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在研究中,被试告知已经被随机分到了两个互相竞争中一组,且该小组包含不同的种族的成员,被试先看所有人的照片,然后再看自己所在的小组成员的面孔照片,发现观看自己小组成员面孔照片的时候,大脑两侧的梭状回被激活了,证明是对内群敏感。同理,本大学,本族面孔,异大学,异族面孔进行“学习—再认”范式,本大学的面孔识别率高于异大学的面孔识别率。这说明了被试倾向于将同一所大学的面孔视为“群内”而将另外一所大学的面孔视为“群外”。

  这个实验给我感触挺多的,不仅仅是它的严谨性,科学性,更是它的意义,让我了解到虽然人会有对本民族的人有认知上的偏见,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频繁,形成了一个个没有国界,没有种族,平等的小团,他们会为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形成一种归属感,一种难得的合作。在班里面,我们的课程很多都是以小组的形式去完成作业的,一旦你成为这个小组的成员,你会把自己的精力投身于这个小组要完成的任务上,成员之间有更好的合作,交流,沟通。当你所在的小组的某一个成员把你们辛辛苦苦干出来的成就报告出来的时候,心里充满的是紧张与期待,是对自己所在小组成员的信任与肯定。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