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读后感《第56号教室的奇迹2》观后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2》观后感

2013-09-14 19:53 来源:观后感 作者:www.guanhougan.net

《第56号教室的奇迹2》观后感

  寒假,学校统一为教师发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2:点燃孩子的热情》这本书。此书是美国总统、英国女王、欧普拉共同推荐的“全美最佳教师”爱心力作,感动全世界亿万家长、中国教育界的雷夫老师,再次感动你我的心。我带着崇敬与感动的心认真的读,细细的品。

  雷夫老师以一样棒球赛,开始了这本书,在棒球比赛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教学理念融合进去,阐述了人生的意义,引领孩子成长,成就精彩人生。同时,雷夫老师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就是:人生就像一场赛事,有输有赢有汗水,而每一颗汗水都是生命的体验!雷夫老师这个对教育着魔的人告诉我们的不仅是棒球赛事的进程,更有“功夫在诗外”的用意。他通过球赛对孩子们进行一场人生的大课:告诉他们如何管理时间、尊重时间,要远离电视,学会专注,学会做决定,肯定自我,不要自私、谦逊待人,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在“赛前秀——卓越超群”一章中,雷夫老师有这样一句话值得我们深思:“一个孩子一旦找到了兴趣,一个学者就诞生了。”他讲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叫山姆的孩子,起初上课无法安静地坐着,不按顺序发言,而且全身污秽邋遢,没有人愿意和他交朋友。雷夫引导他参见莎士比亚社团,而且喜欢美国的历史,开始贪婪地阅读有关书籍。他的生命充满了爱国的热忱,山姆的思想变得更有系统,他开始让自己维持干净。11个月以后,山姆有了很多真正的朋友,而且没有因此开心过。山姆的变化来自于他对美国历史的兴趣,看来,引导学生找到兴趣,保护学生的爱好,就成就了学生的一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都没错,无论是外国的教育家还是中国的教育家,大家都有一个不谋而合的观点,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雷夫之所以能使一个污秽邋遢没有朋友的山姆变得优秀,是因为雷夫引导山姆参加了莎士比亚剧组,引起他阅读美国历史的兴趣,就像雷夫说的一样:“一个孩子一旦找到了兴趣,一个学者就诞生了。”由此我想到了三班的彭杰明,他也是一个十足的淘学生,开学头几天我真拿他没有办法,科任老师谈起他都头疼。我与他接触以后,经验告诉我,要把他和其他学生一样看待,不要说他有什么特殊性。我观察他,寻找他的优点,无论是怎样的人,他的身上都会有优点,何况是一个刚刚6、7岁的孩子,他所有的问题大都是天真的无意识的行为。仔细观察他的优点很多:喜欢画画,虽然画得不是很好;愿意回答问题,而且表达很清楚;看到不公平的事好打抱不平;孝敬父母……这么多的优点,何不由此激发他的兴趣,把他注意力引导这些积极向上的事情上来呢?课堂上当他把手高高举起时,我会给他机会,并且对他的评价给予欣赏,让他越来越投入到课堂的积极回答问题中,这期间,他要认真听讲,积极思维,所有的注意力都用到了课堂上,自然的他就不去捣乱,不去干扰别人的学习,回答问题越来越自己的见解,同学们都会给予热烈的掌声。同学们说他变了,能和我们一样正常上课了。我想彭杰明课堂上的进步,就是我激发了他回答问题的兴趣,使他投入到学习的兴趣中了。雷夫说:“一个孩子一旦找到了兴趣,一个学者就诞生了。”我说:“一个孩子如果有了兴趣,就能让好的习惯代替坏的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的专注,雷夫老师有妙招,他让孩子们在看球赛时必须记录分数,并进行分析;对于家长如何做才能帮助孩子更专心时,他的忠告是:给孩子一张图书馆卡和一个乐器。还可以玩拼图游戏,但一定不要玩电游,那是最无聊最浪费时间的玩具,对开发智力有害无益。

  我们小学时就知道,工作总量=工效*时间,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工作效率和工作总量成正比。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学家,斯科诺帕金森经过多年调查研究发现,不同的人做同样的事所耗费的时间差异惊人。一个工作效率高的人即使同时应对几件事也能应付自如,一个行动迟缓的人,往往一事无成。帕金森定律告诉我们,效率是成败的关键,效率高成才高。

  对小学生来说,同是35分钟的课,含金量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同一堂课下来,有的孩子完全掌握了知识点,有学生基本撑握,而有的学生一知半解。毫无疑问,他们课堂上的专注力不同,有的专心致志,有的三心二意,有的好玩多动,一个学期下来,学习差距就越来越大。无法专注造成教室里的悲剧。今天大多数教师总是在抱怨教室里愈来愈恶化的问题就是课堂上孩子们的言行举止欠佳,他们就是不专心听课,于是“注意听讲,坐好,安静,闭嘴”等警告语,成了我们的口头禅。杰出的孩子总是很专注,他们明白三心二意无法无法帮助他们实现目标。专注则能提高其课堂效率。

  因此雷夫和孩子之所以成功,因为他们都学会了专注,在人生顶沸的球场上,雷夫的孩子不受左右人群的影响,专注于单一的工作——记分,同样在机场,在餐厅,在影院,在任何一个地方,这些孩子做事总是专心致志,在这个忽略专注的社会,做事专注,提高效率,等于利用时间。

  我钦佩雷夫老师引导学生适时的阅读引导学生看优秀的电影,使得学生从这些优秀作品中学会做人。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读书,并且有数量的规定。看来我们的想法和美国的倡导阅读是一致的。可是我们好多老师忽视了读书,经历集中于考试上,其实阅读有助于识字,有助于培养语感,有助于培养学生情操,有助于培养学生写作,让我们像雷夫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读书方面我们老师应该给学生以示范作用,做到手不释卷。收集闲散的时间,让学生看到老师充分利用时间,学生就会效法。我们应该和学生一起读书,便于交流,也可以激发学生读书的情趣。让我们引导学生适时阅读,指导他们看好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

  雷夫说:“徒具天赋并不保证能够成功。比拥有天赋更重要的是:家长与教师们须精雕细琢这些本质,循循善诱地教导孩子们,让这些基础的本能与性格转化他们的天赋,成为卓越超群的特殊结果。”我们面对的没一个孩子不是宝石,他们是一个个未雕琢的原钻。如果耐心地引导,经年累月,有着爱心与智慧的老师们家长们精心雕琢打磨,定会成为容光焕发的宝石。这里面“精雕细琢”和“循循善诱”多么好,“精雕细琢”的含义很深,需要我们老师有精雕细琢的本事,“精”和“细”需要功夫,需要全心全意,需要责任,需要持之以恒。这里需要我们教育者对职业的操守,需要教育者运用教育的规律引导、帮助、启发、激励、教导。我们的国家,我们这个世界,太需要“宝石”,太需要高尚素质的人,我们教师肩负着未来的责任,我们应该“精心”去打磨那一个个原钻。“循循善诱”出自 《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就是指在诱导教育方面不急躁;善于引导;有步骤而又方法得当。早在我们春秋时期就已总结出如此好的教育智慧,雷夫也在自己的教育行程中巧妙地运用“循循善诱”。无论是古代圣贤,还是国外教育家,都认同“循循善诱”思想。我们也应该遵循这条教学规律,不急不躁,由学生的具体情况巧妙引导,要有科学的方法,因材施教。做教育要学会等待,只要我们按照循序渐进的规则,坚持不懈,定会有一天闪闪发光。就像雷夫所说:“在孩子的成长旅途中,得做很大的牺牲,努力与准备。那是一条艰辛的路,一条许多家长与孩子们最后觉得过于苛求而无法继续前行的路。”“我想要帮助那些孩子成为卓越超群的人,我知道每一天都很重要。”我要把孩子的每一天都看得重要,把在孩子身上发生的每一件小事都看做教育契机,因为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我们的孩子就会成为卓越超群的人。记住雷夫的话:“不要让孩子庸俗平凡地过一生。”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