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读后感《老师的力量》之饮水思源读后感

《老师的力量》之饮水思源读后感

2013-09-23 22:20 来源:观后感 作者:www.guanhougan.net

《老师的力量》之饮水思源读后感

  近日,拜读了《老师的力量》的第一部分“饮水思源”。从这部分内容中,我体会到老师对一个孩子成长之路的影响之大,更让我觉得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性。

  所谓个性发展,就是在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发扬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发展方向作出科学地判断、准确地选择,从而使自己的潜力得到发挥和张扬。

  首先我们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要求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既是本次课程结构调整的三条基本原则,又是新课程结构区别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均衡性是指个性的和谐发展;综合性从学科的角度来说,重视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选择性则是从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上提出来的,因为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的本质特征乃是素质教育个性化。

  学生的个性差异表现在能力、气质、性格、兴趣、需要等各方面,若单以个体智育成绩的好坏评价,不仅曲解了个性差异、增加了学生身心负担、限制了他们的正常发展,而且违背了教育培养“人”的本意。当教师掌握了标准答案,成了知识、道德、规范和秩序的化身时,学生则完全丧失了独立自由个体的地位,由“人”变成了“产品”,最终培养出来的人都是同一个模板出来的、缺乏创见的。 由此可见,教育在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当中,有三个重要功能,即促进个体思想观念的社会化、促进个体智力和能力的社会化、促进个体职业和身份的社会化。把学生看作是人,是社会的人,就应当关注学生的发展,而不单单是关注学生的成绩。

  其次,我们要了解学生个性发展的途径

  1、尊重学生个性是实施个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在学校,教师接触学生机会最多、影响最大,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与方式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形成与发展。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个别差异,真正使学生在学校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只有把课堂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才能培养学生完美的个性。

  2、善待学生个体的差异

  爱学生不仅是爱他的优点,更可贵的是要爱他的缺点。因为体现在孩子身上的缺点都是在学习做人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也是可以矫正的可爱的缺点。帮助学生需要真诚,心诚则灵;第二,要求教师没有偏见,偏见常常容易遮蔽发现真、善、美的眼光;第三,要求教师要有预见,善于发现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潜在可能性,发现能够帮助学生走向成功的最佳途径和最佳方法。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个性的核心是个人的创造精神。创造精神是追求、探索,追求负责任的、理智的自主。鼓励了这种自主便鼓励了个性的发展,抑制了这种自主就阻碍了个性的发展。而“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当前教育无视学生的正当权利,在令人窒息的学校氛围中把学生培养成失去独立人格的人。因此,在新教改中,个性发展的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出独立自主、有创造精神的个人,他们有选择的能力和自由。

  4、改善学习方式,促进个性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种个性化的探究学习方式,是以学生的需求为前提,面向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与具体性,尊重他们的生活,带着平常心走向大众化。

  总之,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是应该是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教育,因而必须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使每个学生适应其能力水平、社会需求,实现其最大限度的发展。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
  • 《老师的力量》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