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读后感《中国情结》读后感

《中国情结》读后感

2013-11-22 13:46 来源:观后感 作者:www.guanhougan.net

《中国情结》读后感

  转型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一个人的发展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密不可分,在我们共同体的生存与信仰诉求上,既要照顾自己的利益又要考虑国家的长远发展规划,这样的战略目标是必会涌现不同的利益分歧,那么,如何用更宽宏的思维方式打开连接个体与国家桥梁的纽带呢?

  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而我们似乎更多的注重了眼前的利益,忽略了更具有广阔空间的未来。实际上,细细分析国家的转型,就会发现,这样的转型是转向老百姓这面的。无论是给农民诸多的优惠政策,还是修高铁,医疗改革、食品安全、发展科技力量、发展和挖掘文化传统品质,说到底,受益的都是我们广大的百姓阶层,方便与实惠毕竟是老百姓生活与生命的需求条件,转变就应该从这里开始。转,要转得有社会价值,有人文精神;转,就应该让国家更强大人民更富裕。

  以上文字是我读完孙明杰先生的《中国情结---转型语境下的激情震荡》一书获得的深刻感想。

  在《中国情结---转型语境下的激情震荡》一篇〈新型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之本〉文章中说:“中国下一个30年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外需受限和内需不足,而城乡二元体制是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一个正在力求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城镇化的发展中农业大国,内部需求(尤其消费需求)持续不振,反映了整体经济和社会结构的重大失衡,创造了巨大财富的中国劳动力红利,特别是农村廉价劳动力(俗称农民工)因不能融入城市化、城镇化进行消费而产生的巨大供需缺口是内需不足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内部需求不足与贫富差距的悬殊直接相关。中国城乡二元隔离制造成巨大的城乡贫富差距,是中国调整经济结构失衡的核心”。

  这样清醒的思路与客观的深刻认识,是众多学者们也忽略或者估计不到的社会转型时期最实际的社会矛盾,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社会化发展,如果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社会的矛盾就得不到很好的合理的解决,实现中国梦的困境就会越来越多,和谐共生就无法实现。因此,在改革发展的语境下完成良好的社会制度,至关重要。

  作家冯承平在这本书的序言里写到:“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人权保障的兴起,人类发展又增添了更多的‘人文关怀’,‘人类发展指数’应运而生并受到普遍关注。60余年来,由‘物’到‘人’,由经济发展到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人自身的发展,这是当今世界人类文明发展的总体趋势”。转型从人开始,发展从人开始,这确实是一种政府低姿态,放下架子平易近人的超乎寻常的思想与作风的转变。这样的转变对于国家和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说都充满了希望。

  孙明杰先生的《中国情结---转型语境下的激情震荡》书中的黄金需要我们读者认真的翻捡,字字句句都能够给我们读者,给我们这个时代提醒:“一些人之所以对中国进行的政治改革视而不见,主要是因为这些人的视野比较狭隘。他们只认同西方政治模式,只要你的制度与西方所谓的‘民主体制’不一样,他们就认为你还没有进行政治改革。这些人如果眼界更开阔一些,除了西方的‘民主体制’之外,也允许探讨不同形式的、符合各国自己特点的‘民主体制’,就能够以宽容、平和甚至欣赏的心态看待中国的政治改革了”。

  无论是改革还是转型,其思路必然会影响着改革或转型的成色,因此,像孙明杰的《中国情结---转型语境下的激情震荡》这本书或多或少给我们一些启示,起码,这是一本值得拿起来阅读的书。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