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读后感读《复活》有感

读《复活》有感

2014-04-08 22:36 来源:观后感 作者:www.guanhougan.net

读《复活》有感

  《复活》的情节其实很简单。十年前,涅赫柳多夫曾经和玛斯洛娃真诚地相爱过。七年前,他给了她一百卢布,留下身怀六甲的她就走掉了。这的确是恩格斯所说的“无产阶级姑娘被资产阶级男人所勾引这样一个老而又老的故事”。

  只是伟大的作家,总是能够在俗套的故事里,带领读者领略不一样的灵魂探索。七年后,涅赫柳多夫坐在陪审团的位置上,玛丝洛娃却以妓女的这样一个身份站在审判席里,被指控谋杀。涅赫柳多夫认出了玛丝洛娃,却因为记起来过去种种自己的不道德而深怕她认出自己。而后经历了漫长的思想斗争,亲眼目睹玛斯洛娃的苦难,这唤醒了他生而为人的责任与担当。他意识到自己的罪孽,并下决心赎罪,他决定替玛丝洛娃伸冤,即使失败也陪她流放并下定决心要与玛丝洛娃结婚。然而,玛丝洛娃并不领他的情。

  对一个苦苦挣扎于基本生存的人来谈灵魂,似乎辽阔了一点。所以,对于玛斯洛娃而言,在开始的时候并不主动寻求灵魂的复活,相反,她一再放纵自己在命运的沼泽地里,挣扎,沉溺,再挣扎,再沉溺。也是涅赫柳多夫为案件各种奔波失利,陪同她流放,并且在监狱和流放途中那些革命圣徒的思想与行为感染下,唤醒了她因穷困潦倒而沉睡的灵魂——原来在沼泽地里,也可以仰望星空。

  只是千帆过尽,她最终拒绝了涅赫柳多夫,也就意味着她在灵魂上不再需要他的搀扶和拯救。她在经历各种苦难折磨之后,拥有了完全而独立的尊严、责任和爱。这使得她成为一个全新的人,和最初与涅赫柳多夫相遇时羞涩美丽的她迥异,也与后面堕落放荡在生死线上徘徊的她不同,她获得了灵魂上真正意义的复活。

  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品质的提升,在物质丰盈的现代化生活中,潮流推着人们不断加快步伐往前。时时刻刻觉得,自己想要太多,得到太少。浮躁似乎成为了我们年轻人的一种标签,我们带着这个标签,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场合,把主语宾语甚至是谓语转移。逐渐失去自我,内心却久久不能得到平静和快乐。只是啊,我们都忘记了,人们的命运,不过随风而逝,富贵与贫贱,并不是最本质最要紧的东西,并不能决定我们的灵魂是否鲜活,时间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人和地点,也只有自己变得自由后,与他人相处才真正的开始呢。

  在《复活》一书中托尔斯泰写道:“一个是精神的人,他为自己所寻求的仅仅是对别人也是幸福的那种幸福;另一个是兽性的人,他所寻求的仅仅是他自己的幸福,为此不惜牺牲世界上一切人的幸福。”众所周知,托尔斯泰在八十二岁的高龄,为了彻底地告别他深恶痛绝的旧生活,在寒冷的冬夜弃家出走,最后病逝于一个车站。他用《复活》更是用生命,向我们诠释了那些生命中真正本质真正要紧的东西。

  麦家曾经说过一段话,笔者觉得特别美好,他是这样描述的:“童年的你经常做一个个玫瑰色的美梦,红帆船载着你的梦想,成为你生活的开始。想想生活的开始是这么美好,心灵为什么要那么孤独、脆弱、痛苦?会痛苦不是一种生的才能,敢于沉溺痛苦也不是做人的美德。什么时候都不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孩子,曾经有一个甚至几个玫瑰色的梦想,才是真正的美德和生命力。”这也才是生命中真正要紧的东西。

  “如果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淹没在人群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活得丰富”。所以,穷尽一生,我们不过也只是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专业技能的人,不失去自我也没有过分强调自我,然后别什么都想要的人么。即使这个世界与你无关,你也要试着了解和适应这个世界,成为一个能够和自己和平共处的人,成为一个能够安稳读书,淡定做事的人。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
  • 《复活》读后感(一)
  • 《复活》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