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读后感《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

2014-04-09 13:35 来源:观后感 作者:www.guanhougan.net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着作中,无处不透着一个“美”字。

  一、自然之音乐美

  “音乐、旋律、乐音之美是人的德育和智育的重要手段,是心灵高尚和精神纯洁的源泉。”确实,很多时候听着音乐,眼前会不断浮现出各种画面,或喜悦,或悲伤。这很大程度上是在启发人脑的想象力。苏霍姆林斯基经常带着他的学生到大自然中听各种音乐,让他们从音乐中感受到一种声音,或者一个回忆,或者一个故事。

  儿童正是需要通过这样的想象,不断丰富他们的语言,从而创造出自己的个性化的东西来。而最好的音乐媒体便是大自然。在广阔无边的草地上,孩子听着音乐声,感受着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感觉,充分发挥着个人的想象力,编织着属于自己的一个故事或者回想起自己美好的回忆。

  从这里我读到了大自然带给学生无尽的欢乐。是的,在大自然中,学生完完整整地属于自己,让自己沉浸在这种美中,不断丰实着自己的思维和想象。而数学,我们知道,大部分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很多具体的素材,让学生能够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数学中的知识。大自然,是最好的素材。“孩子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作世界中时,他的精神生活才有充分价值。没有了这些,他就是一朵枯萎的花朵。”

  二、心灵之真善美

  “如果孩子们只享受快乐,而不是经过劳动和精神上的努力取得快乐,他的心就可能会变得冷漠、无情,对一切无动于衷。”孩子是最纯真的,不管是他的思想还是他的行为。如果孩子一味地从不劳而获中得到快乐,那么他就不会再在意一些可能对他重要的东西。比如:我发现有些基础差的学生经常抄作业,他们从中能够得到正确率的满足,既然能够通过这种不用思考的方式同样能得到想要的成绩,那么他们便不再认真学习,基础越来越差,他们早已养成了这种“无情”的习惯,甚至不再对自己的成绩有所想法。因此,孩子要从小培养他真诚的态度,对家长真诚,对老师真诚,最主要的是对自己真诚。心灵需要不断的完善、构建,教师在平时要注重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尽善尽美”。

  三、劳动之和谐美

  “劳动的乐趣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每一个孩子都应当在童年时代深深体验这种高尚的情感。”现在经常能够发现,学生打扫卫生不认真,从中偷懒;学生做作业不积极,能躲就躲。这里便涉及到了学生是否是个勤劳的孩子。而要培养学生的勤劳观念,那就需要让学生养成爱劳动的习惯,让学生从劳动中感受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学生在汗水中体会到努力工作的快乐。

  劳动能够触发人的高尚的道德意识,能够使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出美,而美能够引发教育作用的和谐问题。“美,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它所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是否恰到好处地发挥劳动这一教育手段的作用”。可见,劳动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无时无刻锻炼学生爱劳动的思想,必要时要以身作则,一切为学生!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