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读后感读《书林清话》有感

读《书林清话》有感

2014-04-10 11:43 来源:观后感 作者:www.guanhougan.net

读《书林清话》有感

  文/许颜

  《书林清话》主要阐述有关古代雕版书籍的各项专门知识。其作者叶德辉先生根据丰富的资料,用笔记体裁说明书籍和版片的各种名称,历代刻书规格、材料以及工料价值的比较,印刷、装订、鉴别、保存等方法,并叙述了古代活字印刷、彩色套印的创始和传播,各时代的着名刻本,刻书、钞书、卖书、藏书的许多掌故。

  倘徉书林间,结识文献学。初读《书林清话》,并未读懂,草草翻阅,只觉枯燥,遂弃置一旁。后来听苏小华老师有关版本学的课程,才对版本学有了一些理解。此后再读《书林清话》,略有眉目,幸有收获。在此分享下读《书林清话》的一些感想,同时也是学习文献学的几分心得。

  《书林清话》的作者是近代着名的版本目录学家叶德辉先生,他大半生从事版本目录学工作,撰有不少影响深远的版本目录学着作。其弟子杨树达评其版本目录学说他“淹通目录,识别版藏。凡雕刻源流,传本真膺,莫不骈列在胸,指数如画。”可以说,读叶德辉先生的相关着述对我们学习版本学、目录学大有裨益。在此推荐《藏书十约》、《观古堂藏书目》、《郋园读书志》等书。

  我们都知道,版本学与目录学密切相关,但正是《书林清话》一书的问世,标志着版本学脱离了目录学走向独立。除此之外,《书林清话》一书还阐述有关古代雕版书籍的各项专门知识。其作者叶德辉先生在《书林清话》中有关版本学的部分着墨最多,涉及版本的类型,诸如写本、刻本、套印本、拱花印本、活字本、石印本、珂罗印本、批校本、题跋本等。以及各时代的着名刻本,诸如宋浙本、宋建本、宋蜀本、元浙本、明建本、清刻本等。还有书籍和版片的各种名称,历代刻书规格、材料以及工料价值的比较,印刷、装订、鉴别、保存方法等。

  通览全书后,发现该书最有意思的地方是有着许多属藏书掌故。临时翻待,颇难寻觅,信手拈来,却不费工夫,是一部很有实用价值的书,故长期受读者欢迎。《书林清话》卷一中有一个关于古人藏书、爱书的掌故:宋费衮《梁溪漫志》云:温公独乐园之读书堂,文史万余卷。而公晨夕所常阅者,虽累数十年,皆新若手未触者。

  常谓其子公休曰:“贾竖藏货贝,儒家唯此耳!然当知宝惜。吾每岁以上伏及重阳间,视天气晴朗日,即设几案于当日所,侧群书其上,以曝其脑,所以年月虽深,终不损动。至于启卷,必先视几案洁净,藉以茵褥,然后端坐看之。每欲行看,即承以方板,未尝敢空手捧之,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是则温公爱书,可云至笃。这种藏书精神,值得今人效仿。“公晨夕所常阅者,虽累数十年,皆新若手未触者。”这已经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境界了,温公读书时,不似我们肆意翻阅,却似虔诚信徒走在朝圣路上。

  总觉得,古代的读书人对书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不似今人之草率粗浅。读书时,有“细雨潇潇欲晓天,半床花雨伴书眠。朦胧正作思乡梦,隔院棋声落枕边”的风雅,有“鸟语初晴深院静,花香小树绮帘疏。天开图画山为架,地如琅缳屋满书”的喜悦,有“门外市声三日雨,廉前风色一床书。 开卷古人都在眼,闭门晴雨不关心”的专注。

  面对书,如遇世间至宝:黄金散尽为读书,满架琳琅百不如。从甲骨到青铜,从石碣到竹木,从简帛到莎草,从羊皮到贝叶,书写材质的改变无法撼动古人对书的热爱。从卷子到旋风装,从经折装到蝴蝶装,从包背装到线装,装潢形式改变,古人对书的珍视一如往昔。如今,虽有电子书,数据库,但捧起纸质书籍的那份感觉仍不会变。字,终是落在纸上才好,平添一份韵致。就如花草,在花盆中也能存活,却不如扎根土地给人感觉踏实。《书林清话》一书中所举藏书掌故甚多,在此不一一列出。

  在《书林清话》一书的指引下,初识文献学之博大精深。然文献学如浩瀚海洋,我仅行至岸边。漫步岸边,已觉其深远,接下来,欲畅游其中,探其奥妙!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