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读后感读《幼儿园游戏》有感

读《幼儿园游戏》有感

2014-04-21 22:52 来源:观后感 作者:www.guanhougan.net

读《幼儿园游戏》有感

  幼儿的自主性游戏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是幼儿游戏的实质在于它的自主性,其基本特征是自发性、快乐性、重复性、创造性。幼儿之所以喜欢游戏,是因为他们的自主性在游戏中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幼儿自主性游戏的重要性。

  在游戏中,幼儿按照自己的爱好和意愿开展活动,他们对游戏的开始、进行、结束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教师应予以尊重,不能因为不符合自己预设性的游戏就给予否定,并强行将幼儿游戏的发展纳入到自己事先预设好的轨道中来。我们应该认识到幼儿的自主游戏过程是反映其自身生活经验的过程,应学着让幼儿主动控制活动进程、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成为游戏的主人。

  在以往的游戏过程中,我们教师的行为与教育理念的融合难免各有差异,也存着许多问题,使得“在游戏活动中注重幼儿自主性的发挥”这一观点变得不那么“纯正”,出现“导演式的游戏”或“放任式的游戏”两种倾向。教师在幼儿的游戏中充当着“导演”的角色,对游戏过程进行不恰当的干扰,剥夺了幼儿自主自由游戏的权利,或是在游戏中任其自由发挥,使游戏变成嬉戏,变得没有任何教育意义。

  到了教育过程中,行为往往就会偏差于目标,目标与过程也就不自觉地偏离了。因此,在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老师的主要任务就变成指导幼儿的活动,只要孩子们的行为与我们教师预设的行为有了一些偏差,老师就会马上引导孩子朝着自己的预设目标发展,这不仅影响了幼儿的自主性发展,而且控制了幼儿活动的自由度。

  《幼儿园游戏》一书中提到的“应给予幼儿自主活动的权利,鼓励与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对活动材料、伙伴、内容的选择,决定对待和使用活动材料的方式方法,即自己决定玩法、和谁玩、以及怎么玩”给了我较深的感悟。记得以前指导孩子游戏时,我经常以教师的身份,作为一个引导者直接介入到幼儿的游戏之中,如玩滑滑梯时直接告诉幼儿:“滑滑梯上不要打来打去,不要跑太快”等等。这种介入不仅干扰幼儿游戏的自主性,有时可能会限制幼儿的发展,而间接地介入能起到更好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上周开展的区域活动中,我走到“儿童医院”,发现孩子们很吵、都围着圈趴在地上,我正想走上去制止孩子们这种行为,突然想到孩子们玩的是角色游戏,如果我强行命令孩子们回到自己相应角色的岗位上,不仅不尊重孩子游戏的自主性,同时可能会削弱孩子们游戏的兴趣,于是我以带宝宝看病的妈妈的角色来进入游戏。通过与孩子一起游戏,医生告诉我原因是欣媛的宝宝突然晕倒了,大家都很着急。

  于是,我也以参加者的身份与他们一起商量,“这么多人围在这里,欣媛的宝宝都呼吸不到新鲜空气了怎么办呢?”孩子们就纷纷说不能都围在一起,要空出地方。接着我又问“那我们不能围在这里的话,去哪里才合适呢?”孩子们知道自己没有遵守活动的秩序,马上安静下来,回到了各自的岗位上。这次的指导,让我感受到了与幼儿平行游戏的收获。

  此外,我认为细心的观察和适当的介入是必要的。因为如果不是细心的观察,我们很容易从以前的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由以往过多的干预转变成现在的放羊式的活动,孩子走到哪里是哪里,似乎这样就能体现出尊重孩子,殊不知这样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而如果不恰当地介入活动,也会抑制孩子的发展,如果过早介入孩子的活动,他们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而如果介入得晚了可能就会引起一些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或使孩子形成一种在遇到困难时退缩的习惯等等,因此在游戏中我们应该细心的观察。

  陈鹤琴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游戏即生活。因此,我们应充分尊重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地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在老师的指导及对游戏的评价下,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也在无形中促进自身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