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读后感读《如何成为一个怪物》有感

读《如何成为一个怪物》有感

2014-05-10 22:28 来源:观后感 作者:www.guanhougan.net

读《如何成为一个怪物》有感

  文马颖

  《如何成为一个怪物》是冯唐应李银河之邀自选的随笔集,由冯唐重新润色并排序后编撰成集。全书分耕读、琴鹤、饮食、男女四部分,从文学谈到收藏,从酒色谈到人生,包罗万象而又细致入微,让读者充分领略冯唐眼中的尘世风景。

  最开始接触冯唐是在学校的图书馆看到他的一本叫《活着活着就老了》的散文集,当时是被他的名字吸引,我一直很喜欢《滕王阁序》里“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句话,所以就把那本书借回来看,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要评论冯唐的文章,必须先要介绍一下冯唐这个人。冯唐,71年生,北京人,十几岁的时候写了一本小说《欢喜》,没出版,学医,成为妇科肿瘤专业临床医学博士,然后跑到美国读工商管理,重拾文字,连着出了三本小说,称“北京三部曲”,分别是《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万物生长》、《北京,北京》,讲爱情,成长,内心肿胀。另有“子不语”三部曲计划,已出了《不二》、《天下卵》。

  如果你在搜索引擎里搜他的名字,可以看到一张略经沧桑的饱满的老男人脸,那就是冯唐。

  其实,上面说到的那些小说,我都没看过,唯2011年《不二》在香港出版前曾受到圈内人热捧,说文字好,汁液四溅,无法形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把黄色小说写到了新高度,于是我跑到书店看了几页,不知道为什么,没有看完。

  唯一看完的就是《活着活着就老了》和正在看的《如何成为一个怪物》,这两部散文集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重复的,所以可以放到一起来说。

  随便翻两页这两本书,你都可以马上感受到冯唐文字的特点,干脆,有节奏感,劈头盖脸,比如这一段:我从小就很拧。认定文字是用来言志的,不是用来糊口的,就像不能花间喝道、煮鹤焚琴、吃西施馅的人肉包子。逻辑清楚的用处也有限,只能做一个好学生。

  另外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文字中被人称道亦被人诟病的汁液感,也就是那种经常拿性和姑娘说事的部分。比如这一段:卖椅子的行家说,这种椅子要出彩儿,出灵气,一定要时不时让黄花姑娘光了屁股在上面摩挲。

  第三个特点:自恋自大并且瞧不起别人。比如这一段:欧美人拿出Mont Blanc、Tiffany、Leica M6、BMW Z8,我们还能拿出祖宗的景泰蓝、景德镇、故宫、长城。他们拿出荷马、莎士比亚,我们还能拿出唐诗、宋词、李渔。他们拿出伍迪艾伦、《通俗小说》、《美国往事》,我能拿出什么?张艺谋吗?《英雄》吗?

  很多人都管冯唐叫流氓,他自己也乐于承认这一点。他喜欢亨利·米勒,并且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叫《难能的是当一辈子“流氓”》。他认为亨利·米勒元气很充沛,他的书可以从任意一页开始读起,任何一页都是杂花生树、群英乱飞,好像“陌上花开,君可徐徐扫”,他的文字简单深刻,像是一碗豆汁儿和刀削面一样有实在的温度和味道,触手可及。亨利·米勒讲起过圣弗朗西斯,说他在思考圣徒的特性,Anais Nin问为什么,他对Anais Nin说:“因为我觉得我是地球上最后一个圣徒。”

  之所以写冯唐对于亨利·米勒的看法和对他文字的一些评论,是因为我想表达我自己对于冯唐和他文字的同样的感受。毫不掩饰的说,我喜欢冯唐写的东西,感觉很充盈很饱满,东打一枪西指一棒,无论是内容还是文字,都急赶赶的快要溢出来。

  而很多人所诟病谩骂的所谓冯唐的“黄书”,我不否认他写得很直接,但我只觉得那染了艳色的文字,读来还是觉着熟悉和煽情,字里行间流露的,还是对时间的那点执着和不舍,冯唐的《不二》,冯唐的文字,不是哗众取宠,不是乘机捞财,他只是痛痛快快,风风光光的说了很多人想说却不敢说的话,做了很多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

  说他是老流氓也好,性情中人也好,你都无法否认他的真实,至少他是用自己的眼睛和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并且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用笔记录下来,而不是借用大多数人的眼光去看,而大多数人的眼光好似是想要以此来掩饰自己的道貌岸然却不知道恰恰把它凸显了出来。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