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电影观后感

《孙子从美国来》观后感:看80万如何“秒杀”8000万

2012-06-14 09:37 来源:观后感 作者:www.guanhougan.net

  《孙子从美国来》观后感:看80万如何“秒杀”8000万

  《孙子从美国来》在豆瓣好片榜上排名第四,超过不少欧美大片。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这部电视电影由电影频道出品,还是导演曲江涛的处女作,曲江涛用了不到80万人民币的低成本、15天的拍摄时间,一个农村爷爷和洋孙子的小故事,收获的赞扬却秒杀那些投资以千万记的豪华大片。网友们感叹,“原以为电影频道就是放老片子的,没想到他们自己拍的电影还不错”:“这部片成本不到80万?那些有8000万投资的导演真应该好好看看这个”。

  写本子就按小制作来写

  “这其实只是部电视电影,跟院线的电影没有可比性。如果可以再给多我一两天的时间,哪怕一天的时间,效果也可以更好的。”

  提到网友的盛赞,曲江涛觉得“有点夸张,这其实只是部电视电影,跟院线的电影没有可比性。如果可以再给多我一两天的时间,哪怕一天的时间,效果也可以更好的。”

  37岁的曲江涛是个善于自嘲的人,他说自己是个“上了年纪的新人”,但是他之前以摄影师身份参与制作的《颍州的孩子》,拿过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

  虽然他读过北京电影学院的导演系,但是进修班,只读了一年,“野路子,算不上严格的科班出身,投资方也不认可”,所以在开始写剧本之初,他就是按照电影频道的规格来考虑的,“尽可能地写少一些人物,少一点场景。”(来源:南方都市报南都网)

  《孙子从美国来》的主角是陕西农村里的一个会耍皮影戏的老汉,儿子离家多年,突然领了个洋媳妇和洋孙子回家,而且还一走了之,把洋孙子留给爷爷照顾的故事。曲江涛说这想法最早产生是因为嫉妒,父亲对小侄子疼爱有加,“我爸爸从来没有像疼爱他那样疼爱我,隔代亲那种亲真的会让我嫉妒。”写着写着,曲江涛觉得如果这个孩子是从美国来会更好玩一点,如果这个老人是皮影艺人,影像上会更好看一点,两人的身份才调整成为大家现在看到的这样。

  这部电视电影,片中有不少台词和设计非常符合现在观众的口味,诸如,“我们中国人不是被吓大的”;老汉专门去学了两个英文单词———dog和sun,只为了可以让洋孙子听懂他的“口头禅”;还有老汉用陕西扯面去勾引只吃方便面的洋孙子等等,十分俏皮,这些基本都是曲江涛的灵感所至。回想起来,曲江涛个人最大的体会是,一个新人导演最好也能写点儿东西。他自己的这个处女作就是“半胁迫”来的,“做好准备,争取自己编点儿,带着本子出去跟人谈,也多一些机会吧。”

  田壮壮推荐给电影频道

  “电影拍不好说审查太严,我觉得不至于。有很多绕开审查的方式,拍出来也可以好看。”

  本子写好之后,曲江涛递给了田壮壮。两人因为进修班有过一段师生之谊,他的毕业短片《我的北京生活》获第十六届东京影展优秀作品奖,田壮壮也很喜欢,常常请他到公司坐坐、聊聊,只是一直苦于没有“两个人都觉得可以做的东西”。其间曲江涛写过一个剧本,田壮壮还帮忙拉了赞助,但因为剧情涉及高中生抽烟和打架被毙。一晃六七年过去,才有了《孙子从美国来》的第二次机会。

  尽管外界观众可能会对电影频道这几个字有些不屑,要踏进他们家的门槛也并非易事。曲江涛说,“哪儿都需要有经验的人,我以前没有长片经验,频道看了我的短片,又有田壮壮来做监制打包票,否则可能也没机会。”

  剧本到了频道之后,一审、二审、三审的征程就开始了。有过一次被毙的经历,曲江涛已经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只要你不刻意去说政治,其实没有太多束缚。”这个“只要”是很关键的,在他的原剧本里,爷爷的儿子出差去的不是可可西里,而是到陕西的山里找老虎;洋孙子的亲生父亲是大兵,在阿富汗战争中阵亡。诸如此类的细节还有很多,“审来审去很多锐气、坚硬的东西都没了。”

  颇受争议的大团圆结局,不少网友都觉得“温情得有点做作”,也是应频道要求打造。原本曲江涛打算在爷孙俩分开之后,爷爷给他打电话的时候结束,做开放式处理。但频道定好了是贺岁档开播,“过年结尾一定要团团圆圆。”

  当然,除了对这些可能“敏感”话题的关注,频道的很多其他建议也让曲江涛受益不少。比如爷爷的性格原本是很暴躁的,甚至可能对儿子动粗,在频道的建议下才改成了现在这个倔强而沉默的老头儿,而且非常受观众的喜欢。曲江涛自己也说,“我更喜欢现在的这个老头,更可爱了,否则可能真的会吓到小朋友。”

  对于现下很多电影创作者对审查的控诉,曲江涛并不太认同,“电影拍不好说审查太严,我觉得不至于。有很多绕开审查的方式,拍出来也可以好看。”电影频道播出的版本里,不仅提到牛奶,还有“白求恩”等细节,这些都让曲江涛觉得感恩,“频道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严苛,还是比较宽松的。”

  “要对得起投资方”

  麻烦的审查结束之后,曲江涛带着剧组杀到陕西华县,在那里进行了为期15天的拍摄。虽然号称预算是100万,但他们只花了不到80万。曲江涛回忆,“承制方也没有说过‘别花了,要超支了’,100万对这个小片子来说是够的,本身就没涉及太多花钱的东西。”15天的周期也让他觉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当然了,如果是18天,哪怕再多个一两天,片子出来的效果都会更好一些,但很多剧组是10天、12天,所以我还挺幸运的。”

  更幸运的是,拍片经验丰富的田壮壮给他这个新人不少帮助。一方面,在曲江涛拍摄期间需要自由的时候,给他空间。曲江涛记得拍摄第一天,田壮壮特意跑去陕西帮忙坐镇,给了他极大的鼓励,“但我的团队就有点慌乱,灯光也打不好灯了,大家都不自在。”曲江涛只好当晚就硬着头皮对田壮壮说,“不如你来导,我给你做执行导演吧。”后者一听这话就明白了,第二天就回到了北京。

  另一方面,在后段剪辑需要指引的时候,田壮壮又从隐身状态跳出,给了导演很多有益的建议。曲江涛坦承,“我以前是拍纪录片的,太注重镜头的逻辑性、合理性,蒙太奇都忘记了。幸好有他提醒我,剪辑上应该大胆一些,别担心别人看不懂,不要太低估观众了。”

  田壮壮说,“人家拿钱出来了,要对得起自己的投资方,”并提到“电影频道相对年轻导演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舞台,比院线的受众面可能还要更广,哪怕是练手也是个很好的平台。”据了解,曲江涛的下一部电影已经启动,目前正在青岛取景,是一部贴近老百姓生活的爱情轻喜剧,而且会在院线上映。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
  • 《孙子从美国来》观后感(二)
  • 电影《孙子从美国来》观后感
  • 《孙子从美国来》观后感(一)
  • 《孙子从美国来》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