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电影观后感

《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观后感

2013-08-06 15:03 来源:观后感 作者:www.guanhougan.net

《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观后感

  作为金基德狂热粉丝的张哲秀的长篇处女作,”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可谓厚积薄发,一鸣惊人。片中充满了对金基德的致敬意味,却又有着自己区别于金基德电影的独特魅力。

  本片沿用了金基德成名作”漂流欲室“里面涉及到的元素,女人,岛屿,情欲,以及鲜血。但是导演却又讲了一个不那么金基德的故事。设想一下如果金基德指导这部电影,其中必然会有相当大的区别。首先,福南必然会是沉默寡言,而不是本片中一样侃侃而谈,其次,福南的杀人手段会更加丰富多样,而不是一把镰刀一把大锤这么简单粗暴,而也正是如此,这部片子比起金基德的电影多了一份真实与可观赏性,而其精神内核并没有改变。

  福南和海媛的友谊颇有点少年鲁迅和闰土的味道。一个城里小孩在农村暂住,另一个人是地道的农村小孩,他们的生命有过交集,却注定天壤之别。海媛成了首尔金融界的白领,纵然生活中有些许不如意,但是比起被压迫侮辱的福南不知要好多少倍。而命运的残酷对于福南来说还并不仅仅如此。福南开朗善良,把海媛当成了最好的挚友,愿意为她付出一切,而海媛始终以一种明哲保身的态度过活,福南对于她来说,不过是打发寂寞的工具而已,可以说,海媛是现实中很多人的代表,现实世故,而福南则是理想情感的代表,她善良亲切,真挚无私,而正是这种不对等的友谊,让福南心灰意冷,最终走向了杀戮的不归路。

  正如古时折柳送故人一样,朋友之间总会有一样”信物“作为怀念的寄托。而片中断裂的竖笛则是海媛和福南友谊的见证。准确的说这只是福南一厢情愿罢了,海媛并没有把这段友情看的多重,反而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淡忘甚至是回避。而正是这个断裂的竖琴成了最终让福南致命的武器,导演在这里的处理颇具意味,一方面,福南将这个海媛遗弃的竖琴视为珍宝,它是那段在福南生命中最美好时光的象征,而另一方面,它又成为了海媛刺向福南喉管的致命武器,虽然海媛的行为是为了自卫,但却让人有种心酸之感,福南最终还是死在了自己挚爱的朋友手里,当她让海媛吹起曾经熟悉的小调的时候,凄凉悲伤的氛围马上弥漫开来,深入内心。这一段的处理很有特点,但却会让人产生牵强之感。福南完全是打不死的小强,被警官连开数枪后还能挥起大锤朝着重伤的警官砸去,并且在被海媛刺穿喉管后还能爬到海媛身边让她吹竖笛,典型的情节妥协于主题,为了能达到首尾呼应突出主题的效果,这样的情节难免会让人诟病,不过瑕不掩瑜,这一段的确够震撼人心。

  对于福南,海媛是不可取代的存在,她代表着福南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所以福南愿意为了她付出一切(还有一个人是自己的女儿),而当这唯一的希望都破灭的时候,福南终于心灰意冷。

  片中的岛是一个独立于现代社会的存在,全村只有几户人家,还过着传统的农耕生活。而福南从未离开过岛,岛是她生长的地方,却又是她想逃离的地方。岛,某种程度上来就是社会的缩影,岛上的居民有如福田般的质朴与善良,也有如姑姑等老女人的迂腐和虚伪,同样也有着岛上男人的野蛮与低俗。正是岛的特质,为福田的杀戮埋下了伏笔。在这样一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地方,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在求助海媛无果之后,福南选择了向曾经认识的性工作者求助,没想到婊子并非无情,而是伸出援手希望拯救福南,看到这里不禁让人心酸,所谓的挚友居然还比不上一个一面之交的性工作者,这是何等的凄凉,也难怪最终福南向海媛举起了大锤。她在太阳的感召下终于明白,所有的希望都只是泡影,唯有自己才能杀出一条血路,当她明白”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唯有杀戮才能释放那压抑内心的情感。

  片中仍然有着对社会边缘人的人文关怀,这和金基德的风格不谋而合,但却少了些生涩难懂,多了份简单直接。透过现象看到的本质又是那么鲜活而残酷,引人思考。

  最后还是要说说福南饰演者徐英姬的演技,在”追击者“中已经惊鸿一瞥她的美貌,而本片中却是其演技真正大展拳脚的发挥,福南这样一个矛盾的农村妇女角色被她塑造的松弛得当,游刃有余,让这样一个悲情的复仇女神形象深入人心,实属不易,值得称赞。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