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电影观后感

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一)

2013-04-06 16:09 来源:观后感 作者:www.guanhougan.net

  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

  “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整个影片以秋瑾这样以为勇敢的同盟会会员被清朝官员迫害致死开始,“死并非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我们从一开始就能感受到当时革命人的伟大的救国救的抱负,和不怕牺牲,不惧奉献的壮志情怀,从一开始,我们就被这样的伟大精神所深深感动。

  当徐宗汉把大家(所有同盟会会员)的衣服拿去洗时,她从他们的口袋里拿出了一封封信,信封上写着“绝命书”,还有的是写给妻子的,可想而知,每一位革命人士都是视死如归,他们甘愿把自己的生命贡献给拯救国家之中。

  轰轰烈烈的广州起义爆发,子弹穿过黄兴的手指,他任然坚持着冲锋。子弹无情地穿过起义人们的身边或者穿透胸膛。有一个画面,喻培伦手举一包炸药包,奔跑着向敌人扔去,炸药炸死了很多敌人,可是他却永远地倒下了。广州的枪声停了,起义,失败了。方声洞、林时爽、喻培伦、陈更新、林觉民,无数英勇的烈士壮烈牺牲,孙中山为他们哀悼,那沉痛的演讲词中,流露出他不放弃、不屈不挠的革命情怀,很多人被感动,我们都被深深地感动。“清王朝不是我们的家。”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鼓舞了多少人的士气。

  广州起义失败后,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死收敛烈士遗骸七十二具,丛葬于黄花岗。那是个下雨天,在海边的淤泥边,我不知道这个天气和这个地点在历史上是否是这样的,也不愿去考证,可是不变的事实是,那个场面一样感动,一样凄凉。

  “我不需要钱,我只需要一个承诺,革命的承诺。”孙中山先生请何马里担任军事顾问时,何马里这样说,“我要你担任中国的领袖。”“我答应你。”我想孙中山就是这样一个人,只要为了国家,为了革命,他就会“招贤纳士”,不论国籍,不论贫富,不论身份职位,只要你有一颗真诚的心和勇于革命的热情。

  之后,四川爆发铁路运动,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一九一一年十月九日,因炸弹意外爆炸致使原定起义计划暴露,清政府就此搜捕革命党人,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被捕。他们的牺牲带来了革命党人的第一枪。记得镜头放在那个枪口上,好似集聚了所有几代人的怨恨、愤怒和革命的力量,黑色的枪口预示着革命胜利的开始,它敲响了清王朝覆灭的丧钟,武昌起义就此打响。当战士们冒着炮火奋勇杀敌,最终,当革命的旗帜冉冉升起,孙中山先生留下了激动的泪水,虽然他没有亲眼看到胜利的过程,可是他感受得到。革命精神永远都是无阻的,它能越过太平洋传遍世界各地。

  如果说那些冲锋在前线的战士们是英勇的,那么在幕后的那些护士医生们也是令人感动的。虽然护士们没有战斗技能,可是她们愿意赌上自己的生命去医治伤员,除了要忍受血淋淋的伤口所带来的恐惧,还要安慰那些受伤的战士,给他们鼓励,日夜照顾他们,查看病情,这样的奉献精神怎能不伟大?炮火、战争的无情的,可是人是有情的。

  唐曼柔,一个柔弱的女子,却对国情有着一定的深入见地。她是孙中山的红颜知己,她与孙中山一起讨论国情,讨论辛亥,甚至为争取国家利益不惜挨父亲的耳光。“革命是为了改变命运,革命是许多年轻人用生命的代价换取让活着的人活得更好。”这是和唐曼柔一起谈话时孙中山先生说的话,这句话一直让我记住,以后也不会忘记,因为这就是革命的真正意义,正确的意义。在孙中山回国的途中,他收到唐曼柔的一封信,信上说四国银行团已决定暂缓向清政府借款。可是这样的结果是唐曼柔用它自己的生命换来的,与父亲的反抗最终让她和她的父亲成为了清王朝的殉葬品。

  革命的命不只是生命,更是一个国家的命运。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
  • 辛亥革命前清廷是否刺杀孙中山?
  • 求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500字左右?
  • 辛亥革命影片时长?
  • 辛亥革命观后感300?
  • 求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500字左右?
  • 求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500字左右?
  • 辛亥革命观后感300?
  • 辛亥革命观后感300?
  • 《辛亥革命》观后感三
  • 《辛亥革命》观后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