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电视剧观后感《天龙八部》观后感

《天龙八部》观后感

2012-02-13 16:56 来源:观后感 作者:www.guanhougan.net

  《天龙八部》观后感

  高中那一会,已经读了一遍原著《天龙八部》,而且是2005年以前的未修订版,现在又重新看了一遍1997年的电视剧,发现原来金庸老先生在写这部武侠小说的时候,花了不少功夫在弘扬佛法,也使得我对佛教有所了解,聊以慰藉我目前对佛教这样的宗教形式的浓厚兴趣。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样的佛教理念在这部小说里好多地方都能体现到。也是我这次再看《天龙八部》感悟最深的一点。人性本善,这个观念是佛教的一个理念。但是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的人在世间作恶?佛教基本教义提出过世间万物皆受“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恚、爱别离、求不得,在“六道”中轮回,六道分别是:天道、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有情众生之所以会受苦,在于因无明而于六根触受起爱执,而导致后有生死的纯大苦聚集。所以,作恶之人,是因为他们的六根不清,被贪、嗔、痴三毒所害。一旦他们能觉悟,结合自身修行,就可以脱离轮回成佛。

  以今天科学的观点看,虽然佛教教义有些不符合唯物论的观点,但佛教提倡的个人修养以达到人格完美,也未尝不可拿出来作为话题闲聊。

  《天龙八部》人物众多,但从作者的笔下看来,没有一个是本性恶的,无论是武林正派人物乔峰等人,还是以作恶多端出场的四大恶人段延庆等人。众多人物中,有不少是在小说不同的地方反映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思想观念,并被作者歌颂的。例如萧远山和慕容博、吐蕃国师鸠摩智、恶贯满盈段延庆等。

  萧远山为乔峰(萧峰)之父,在雁门关,他一家被中原武林高手截杀,妻子被杀,伤心欲绝之时跳崖自尽,幸免于难。于是开始潜伏少林寺30年练功并逐一寻找当年截杀他一家的武林人士并将其杀死,但带头大哥却迟迟找寻不出是谁。而带头大哥玄慈方丈30年前因为误信慕容博的假消息做下了错事,内心愧疚,遂与他人一起将萧峰抚养长大,并传授文学武功。慕容博为大燕之后,一直想复国,假传消息目的是想挑起大宋和辽国的纷争,发现做了错事败露后,假装暴病身亡以躲避追杀。直到在少林寺的武林大会上,萧远山和慕容博这一对冤家才完全出现。萧远山和慕容博本可以在少林寺里通过武力解决问题,但是金庸先生在这里安排了一个扫地僧人点化他们,使得两家明白冤冤相报何时了,不如从此化解冤仇,并使得慕容博明白“霸主大业,如烟如雾”,萧远山明白“血海深仇,都归尘土”,最终他们两人化解冤仇,大彻大悟,拜僧人为师,出家潜心修行。曾经的势不两立的冤家,30多年的纠纷冤仇,终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而吐蕃国师鸠摩智则为另外一个很是深刻的例子。鸠摩智早年争强好胜,自诩博学天下武学绝技,到大理天龙寺俘获大理世子段誉,并强迫段誉教他六脉神剑并学会其中一剑少泽剑,也到少林寺偷学七十二绝技和易筋经,终于走火入魔,在西夏招驸马的路上,因在午夜发作,连同段誉、王语嫣一起先后被慕容复打落到驿馆的一口枯井里。因在枯井里发作,遂被段誉吸去武功,救了他一命,从此般若两人,大彻大悟,从枯井里被救出后,就立志弘扬佛法,据原著,他最后成为吐蕃一名得道高僧。

  段延庆,原为大理太子,因宫廷政变,流落街头成为废人。因“观音菩萨”刀白凤的出现,使得他鼓起勇气再次生活,并练就了段氏的一阳指和段家剑。因内心的怨恨,从此无恶不作,成为四大恶人之首“恶贯满盈”。但在曼陀山庄知道段誉为其儿子,且段誉不肯杀他并承认他是父亲,在这大喜大悲之时,多年来的苦楚化为乌有,让他看透了世上的种种名利争端,在段誉为他解读后,放下了所有的包袱,真正出家隐遁山林。

  当然,这部小说里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除此之外,佛教认为,世间万法都是依因缘而生,依因缘而存在。世上没有不依靠其他事物而独立存在的东西,任何事物都是因缘合和而成;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不受其他事物的影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不影响任何其他事物;任何事物都有前因,也有后果。这就是佛教的因缘论。也为本次观看《天龙八部》的又一感受。这些佛教理念,与辩证法中某些观点很是相同或相似,可见,佛教不完全是宗教层面的东西。

  且不说上面列举的几个人物的经历能例证,我们再来看看金庸还通过哪些人体现这些思想。虚竹的父亲玄慈方丈的死和叶二娘的殉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武林大会上,当叶二娘认出虚竹为其儿子,被萧远山步步紧逼逼出虚竹的父亲为少林寺方丈玄慈方丈时,玄慈方丈说了一句话:“阿弥陀佛,种孽因,必有孽果。……真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并自愿接受惩罚。最终因为年迈而被打死。叶二娘面对此情此景,也自杀殉情。

  而在该书的前半部,乔峰为查明身世上少林寺时,他的师父玄苦已被萧远山打成重伤。方丈等人为其诵经后,说了这么句话:“宿因所种,该当有此孽报的。”宿因,就是指30年前,玄苦等人在雁门关误杀萧远山一家的错事。当方丈问谁杀死玄悲时,他又说:“方丈师兄,小弟不愿让师兄和众位师兄弟为我操心,以致更增我的孽报。”在这里,金庸先生再次展现佛教缘起缘落的理论思想。

  当然书中和剧中都还有很多值得回味的佛教思想。这里就不再详细列举了。

  作品是现实的反映。我在学校听到过这样的故事:

  前些年,金庸先生曾经来到吉林大学做交流。曾经有人问起他的人生中哪一件事对他的影响最大,他回答,他的儿子在美国留学期间因为失恋而跳楼自杀,深深地打击了他,从此他潜心研究佛教和佛学。因此,有评论认为,他儿子自杀后写出的作品,如《天龙八部》等在不同程度上有佛教的思想在里边。

  缘起缘灭,三世相续。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
  • 《新天龙八部》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