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电视剧观后感电视剧《李算》观后感

电视剧《李算》观后感

2012-11-17 20:21 来源:观后感 作者:www.guanhougan.net

  电视剧《李算》观后感

  在韩国的历史上,确有李算这个人物,据记载李算是朝鲜历史上最后一位圣君,他勇于创新,体恤百姓,得到了历史的肯定。然而,真实的历史其实是无法还原的,剧情只不过是结合历史加上艺术的构思所创作出来的而已,所以,不可当真。但借此观看者正好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考空间的拓展。

  这部剧觉得前40多集和后面的30集不是一个编辑,前面的觉得情节太冗长,比如金氏皇后想谋害李算,然后李算一次次的逃脱难关,而金氏却也屡次得到超乎人性的宽容,虽然剧情可能是想突出李算的大气和包容,但这些多余情节的设置,反而让人觉得李算缺乏了一些血性和果断。这就是过度渲染的结果。而后面30多集,似乎是在赶路让剧情交代完毕吧,于是仓促间莫名其妙的出现了松渊的弟弟,而纵观整部剧,觉得松渊的弟弟的出现,在整部剧中基本就是没有意义的,完全是画蛇添足,显得极其突兀。相反地,如果把公主的养子郑承旨构思成松渊的弟弟,一正一反的博弈,觉得会更有想象的空间。其次,聪明绝顶的洪承旨又毫无悬念的死去,以及丁若镛的仓皇出现,都感觉到了编辑对整部剧节奏的把握欠佳。那么回到故事本身。

  这部剧剧名叫《李算》,觉得整个主题自然是围绕李算的,而剧中李算也是一个突出的值得人去深思的人物典范。

  一、    忍辱不是忍气吞声

  整部剧80个小时不到,而李算在大约45小时时长的时候登上了王位,让看戏者的我都感到着急。

  李算的父亲也就是世子,因为受到皇后和姐姐也就是公主的团伙陷害,冤死于父亲之手,而作为世孙的李算虽然年幼,却依然成为了被暗杀的目标。李算有一个理想,那便是为父亲平反。但在年幼时,因为母亲势力微弱,所以只有采取了回避自保的措施,基本上就是不敢有丝毫的抛头露面,以存性命。这个举措无疑是明智的,在能力尚未具足时,低调积蓄能量便是上策。随着李算的成长,明枪暗箭渐渐指向了他,但李算除了自保外,基本还是在忍耐,因为相对敌人的强势来说,他还是没有自己的势力,更没有掌控局势的经验。不过他也并未消极待命,而是暗中展开了调查和搜集相关证据。

  青年时期的李算充满了魅力,因为他拥有才华和善良的气质。他喜欢到宫外微服私访,这也为后来他登上王位体恤百姓做下了铺垫。李算重情谊,因为成长的孤独,使得他对真情的珍惜超过了常人。就连儿时对身份卑微的贱民所做下的承诺也不曾忘怀,为此他终于感召回了松渊和大寿,这是纯真时代的最纯情的朋友。觉得在那个通讯和电子都不发达的时代,人一旦失散,再聚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李算却找回了自己的朋友,这正是一种内心无比强大的力量所致。心力强到一定的程度,心灵深处的朋友自然呈现在了他的眼前。

  李算忍耐力的确超乎寻常,在登基前漫长的岁月里,他受到了无数次的冤枉乃至生命的威胁,而他的爷爷,也就是皇帝,也不得不错怪了他,甚至以为他得了幻想症。给他机会锻炼的事儿,结果都出了差错,为此皇帝没少责备他。不过,觉得皇帝还是英明的,因为这是一种不失信任的历练吧。当然,因为李算的证据不足以及讷于言辞的性情,使得最后高高在上的皇帝不得不废除了他的世孙之位,面对这样的屈辱,李算依然忍耐着,因为依旧无翻身之地。

  王室的争斗基本都是来自于亲人间对利益的争夺,李算也不例外,谋害他与父亲的意想不到的竟是皇后金氏和自己的亲姑姑。但一切恶行终究是要付出代价的,这是个必然的法则。但李算在亲情面前,正义以及雪耻的决心受到了动摇。于是一次次的软弱和包容,为后面埋下了巨大的后患。尤其是对待皇后金氏的态度。

  当皇后以及他的公主姑姑设局用炸药谋杀他时,他竟然还是咽下了这口气,没让恶人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放了他们,这种举措,连吓得屁滚尿流的恶人也大为吃惊。李算以为掌握了确实的证据就能牵住他们的鼻子,以为他们能良心发泄,而他大错特错了。猫玩死老鼠,除了具备这个能力外,还需要具备把这个当作游戏的耐心。而李算压根儿不是猫,自己的位置犹如风雨飘摇的小舟不说,他也不具备这种和敌人做游戏的耐心。因此,做不了猫就应该成虎才对,可他没有。

  最后,他虽然赢得了爷爷的信任,终于可以登上王位,但金氏等开始举兵造反,病榻中清醒过来的老皇帝把他们抓了个正着,这等造反之罪按理说是实不可赦的,皇帝也交代他绝对不能放过他们,在登基前一定要铲除他们,但请缨要自己解决这件事儿的李算再次姑息了这班人,不听皇帝的话,自作主张,不该怀柔的时候却大大的怀柔了一把,虽然坐上了王位,祸根却从此掩埋下了。

  在后面的岁月里,打入冷宫的皇后金氏并未对自己的行径有任何的反省,反而变本加厉。李算也是了然于心的,然每次均以警告而告终,没有任何的惩处。农夫和蛇的故事反复上演,,肆无忌惮的皇后再次造事儿的时候,李算却还是睁只眼闭只眼的让过去了,只找了几个党类的替死鬼,李算深知金氏不会悔改,却一直姑息,这个真是没法理解的。先皇临死留下的密诏,关于处死金氏的密诏,他从头至尾就没有用上。这些都情不自禁让我对李算大失所望,觉得他当断不断的优柔寡断和忍气吞声的窝囊,对恶势力不惩处的那种并非慈悲的软弱,觉得少了些男儿的血性。

  而后来查阅了一下历史资料,李算在位20多年,在他死后,留下了年幼的世子,金氏卷土重来垂帘听政了10多年。果然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他给了百姓一个美好的承诺和远景,也在积极为此改革和努力,但最后又是因为他的失误,让百姓重蹈了更惨烈的火坑之中。

  一声叹息。

  二、    生亦何欢死亦何惧

  李算的爷爷,也就是先皇帝,他是带着遗憾死在了宫外的私家里。一个在王位纵横了近70年的王者,最后却谢幕在宫廷之外。他的一生和所有平凡的人一样,有悲有喜,有功有过。他也是一位珍惜百姓的圣君,但高高在上的他也是英雄难过美人关,所以没明辨清陷害自己儿子的阴谋,结果亲手处死了自己的儿子,虽然最后得到了平冤昭雪,但死去的事实却无从更改。

  他默默的死在了私家里,抱着死去的儿子的画像,他不希望任何人为之哭泣,而死去的这一天也宛如所有稀疏平常的日子一样,没什么特别,更无恐惧。死亡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一个人必走之路而已。虽然背负着人生的遗憾,但在生命的终点他依然是坦荡而洒脱的。这是一种懂得忏悔和放下的本领。

  而李算大约40多年的人生旅途,依然充满了悲欢离合。孩子的夭折,爱人的离去,还有最亲密臣子的穷途末路,他陷入了人生最极致的孤独。爱情亲情友情的失去,一下子让他坠入了前所未有的荒芜。但,既然身为王者,就必然不能被倒下,因为,王者注定是背负着拯救苍生的使命,属于全天下的,只要天下人不死,那就不能被私情打倒。

  最后,因为身体的极度透支,他最终还是倒下了。李算也有未完成的事业,而凡是高远的事业和梦想也不可能是人短暂的一生几十年所能实现的,所以这就需要淡然从容的心理来接受来面对。人不可能永远屹立于世,但即便是死亡也要有高贵的姿态,那便是迎着梦想向前的姿势。

  有生必有死,如果敢于生,那么就能够面对死。先皇也好,李算也罢,看似重如泰山的强大的一生,而落幕的那一刻,却是那样的轻描淡写,宛如一阵低吟的清风,不带走一片云彩。

  三、这个世界我曾经来过

  李算在位的20多年,一直在坚守着君王要珍惜百姓的信念,在他看来,强者的力量不是来欺压弱者而是来帮助弱者。而以往的历史,统治者无不是凌驾于被统治者之上,于是,他开始了一系列的创新和改革。比如为了瓦解士大夫的过度权益而迁都,比如取缔了奴婢的制度,比如关于市场被统治阶级垄断的局面,还有科举制度的改革,南人乃至平民等的启用等等,都赢得了百姓的认可,但同时也重重冲击了老论派的陈旧理念,还有利益受到威胁的士大夫阶层。虽然困难重重,但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寡人的决心是不会动摇的。为此,他也启用了新型的人才,比如丁若镛等。

  觉得大胆创新于他来说,并非为了政绩而谋划的特立独行,相反地,这是一种真心,也是他所遵行的王道——珍惜百姓。因为视民如子般的珍惜,所以需要设身处地的去设想去改变,虽然在那个时代,这些举动是具有颠覆性的,但这也是他兑现自己使命的必经之路。

  当然,在他的这一生里,显然地,这些梦想并未都实现,而过度操劳的他却率先倒下了,但他却给了百姓梦想和希望以及新的理念,在整个历史的长河里,李算也不过是沧海一束,但这种精神的传承却会贯穿到整个时代和历史,这便是一种永远不灭的存在。

  无论君王亦或是百姓,最终都免不了一死,但有些人死了也就是死了,因为没留下任何存在过的证据;但有些人死了却还是活着,因为他影响了后世,在时代的发展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脚印。李算正是这样的一个不死的典范。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