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电视剧观后感《毛岸英》观后感

《毛岸英》观后感

2013-04-06 18:47 来源:观后感 作者:www.guanhougan.net

  《毛岸英》观后感

  在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之际,电视剧《毛岸英》热播那段时间,很多人便是电视机前的忠实观众。由于其他原因和时间关系,我断断续续看了几集,但没能完整地看完这部电视剧而感到很遗憾。

  近日,我突然想起应该继续看完《毛岸英》这部富有真实性的电视剧。为了能够看个完整的内容,我便在工作之余,上网从第一集开始观看。当我面对屏幕,看完一集又一集,让我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并随着剧情悲伤而流泪不止。我此时此刻仿佛走进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岁月,沉浸于枪林弹雨、血腥杀场之中难以自拔。

  《毛岸英》这部电视剧,是一部融真实性、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为一体完美结合的电视剧。既把人物塑造的真实可信、栩栩如生,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与剧中人物同喜同悲,起到了红色教育意义。是以毛岸英的人生经历为主线,以妻子刘思齐后来的口述回忆贯穿其中,帮助人们走近历史,了解历史,了解毛岸英。再现了中国第一家庭成员平凡而又伟大的精神风貌,真实的勾画了那一段波澜壮阔的风云历史。描述了毛岸英从小历经坎坷,幼年丧母;描述了毛岸英短暂人生中的成长、学习、工作、爱情和战斗经历。着重体现了他内心的感情追求,充分表达了他对亲人、对祖国的那种高度的爱;再现了毛岸英热爱学习、积极参加革命、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生命历程。

  全剧对毛泽东的内心世界、情感世界、精神世界也做了深入刻画。从毛岸英身上,我们看到了毛泽东的影子,看到了毛泽东是如何对待家属、对待子女,如何处理国家与自己小家的关系;看到了一代伟人博大胸怀和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格。毛泽东和毛岸英父子对中国人民的那种关爱,以及为理想、为革命所经历的生离死别,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电视剧前几集,描述了毛岸英出生在那个不平凡的年代,从此,他生活在疾风暴雨之中。童年的毛岸英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苦难,在他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毛岸英也随之被关进了牢房,亲眼目睹了母亲与敌人作斗争和英勇牺牲的悲惨情景。母亲牺牲后,以及地下党组织一再遭到破坏,毛岸英兄弟三人流落街头。他当过徒弟,捡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尝尽了人间酸甜苦辣。母亲的坚贞不屈,深深地感染着他,影响了他的一生,铸就了他坚强的意志、刚毅的品格、顽强的斗志、昂扬向上的乐观精神。

  后来与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毛岸英被送往苏联国际儿童院,开始了新的生活。毛岸英渐渐长大了,他不断的努力学习各种知识,最后考进了列宁政治军事学院,并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等。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后,走进了劳动大学,他勤学苦练,学会了各种农活技术,而后又听从父亲毛泽东安排,积极参加革命。毛岸英在工作中,努力刻苦,不畏艰难,不搞特殊,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在学校、下农村、进工厂、还是到部队,他都能把自己当作大集体中的普通一员,努力与普通群众打成一片,有时甚至隐姓埋名。在这些艰苦的日子里,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都能够勇敢的去面对。他表现乐观、积极,充分体现了毛岸英高贵的品质、高尚的情操。

  毛岸英和刘思齐,从相识、相伴到最终天人永隔,仅有4年时间。他们平日里是分多聚少,因为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必须放下儿女情长,爱国家爱人民高于一切。他在磨难中成长,在磨练中成才,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个性鲜明、经历曲折、有血有肉、富有真情大爱的毛岸英。

  1950年10月,毛泽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为了新中国和人民,新婚不久的毛岸英第一个请求报名入朝参战,并得到了父亲毛泽东的支持。参战前,毛岸英和父亲分别时那种父子情深的场面,以及和妻子刘思齐依依难舍难分的情景,让人揪心的疼痛。

  在支援朝鲜那段时间,毛岸英是处处只为别人所想,甚至不顾个人安危,冲在敌人的炮火中救老百姓,受到当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然而,战争是残酷的。11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了,毛岸英他们遭到了美军空袭,毛岸英因为抢救作战资料没来得及躲进防空洞而牺牲了,年仅28岁的他,从此长眠在异国他乡。正如剧中主题歌那样:“湘水之岸,英木苍苍,身在异域,魂归故乡。凤凰涅磐,人天共仰,为国舍命,日月同光。……”

  当毛泽东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强忍着失子之痛,说:“要打仗,总是要死人的,谁让他是我毛泽东的儿子呢。”夜深人静之时,毛泽东抱着儿子的遗物,老泪纵横,失声痛哭,那种老年丧子的悲痛是撕心裂肺。当刘思齐得知丈夫报名入朝参战又突然牺牲的消息,像天塌地陷一样失去了平衡,那种新婚不久就失去了丈夫,是常人无法承受的压力和痛苦……

  毛岸英和无数个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实现了一个个共产党员的忠诚与誓言。他们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他们是亿万个当今中国经济社会青年的楷模!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
  • 电视剧《毛岸英》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