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电视剧观后感《周一清晨》观后感

《周一清晨》观后感

2013-07-03 09:18 来源:观后感 作者:www.guanhougan.net

《周一清晨》观后感

  在别人的推荐下,看了一部美剧《周一清晨》。在这部美剧之前,也看过《豪斯医生》、《急诊室的故事》等,反映美国医生工作的美剧。对美国医生专业、尽职,赋有正义感、赋有爱心的职业精神都有所感知。但是,这一部电视剧,还是让人们对美国医生,美国的医院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没有去过美国,更没有进过美国的医院。对于剧中的“切尔西医院”是否真的存在,该剧所反映的医院管理方式,是否是现实存在,都有所疑问。因为医患冲突,生命的价值与医疗的价值选择,这些在什么地方都是难于面对的课题,在这所医院,一切都做得太专业、太完美了。换句话说,这部电视剧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理想化的医院。

  “切尔西医院”既不在美国东海岸的纽约、费城,也不在西海岸的洛杉矶、西雅图。总之,并非我们所熟知的美国一流的大城市,而是位于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市。大多数人中国人知道这个城市,是因为它有一个NBA球队,波特兰开拓者队。让中国人所难于理解的是,在这样的一个二三流城市的医院里,却能有全世界最好的精神外科医生,一流的器官移植技术。该院的医务部主任的话讲,这里的医生是全世界最好的。美国与中国确有很多不同。中国的一流,不管是一流公司,一流科研机构,一流大学,还是一流医院,一般都是在一流的城市。甚至可以说,基本上都聚集在北京、上海这些超一流的城市里。这是一种文化上的、体制上、制度上的差别。

  如果说这种差别,能够令人们羡慕,使得美国的医生压力会减轻很多。除此,并无太多意义。但是这部电视剧让人们真正看到了,高高在上的美国所具有的,使得中国人再奋斗几十年,一百年也无法超越的,精神文化上的差别。这是一条让中国人无法逾越的鸿沟,这是一种没办法效仿和借鉴,在各个专业领域又都产生巨大影响的东西。从国家层面上讲,它让美国成为全世界创新的中心,让美国在各个方面成为一个强者;具体到人们生活的层面,包括对医疗水平的影响,也不得不承认,正是它影响到了医疗质量进步,影响到了医生的道德修养水准的提高。说起来,它极为简单和单纯,即不带有任何个人情感和利益的批评与质询的文化、一种开诚布公的批评与探讨的文化。这是美国或者说西方文化所特有的,而我们所极度欠缺的东西。十分简单的道理,如果能够让人们可以平心的交流认识,抛开人的面子,人们的地位与身份进行技术、道德的批评与质询,就能够对一些差错、失误,道德层面的瑕疵,进行修正。

  “切尔西医院”里的医务部主任或者称之为院长的哈丁.胡顿,可以在周一清晨,也可以是随时,把医生们召集到311室。按照原作讲是对:发病率、治愈率、死亡率与错误率,进行研讨。但是我们看到的是,这位“首脑”对他的下属,对他们的医疗行为,对他们的行医道德,甚至对他们的私人生活,提出质询和指责。这里批判的直率,语词的严厉,对技术操作,对态度和行为的挑剔与苛刻,超越了一般人能够接受的水准,中国人讲叫吹毛求疵。“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是中国人的文化理念,也是人们认可的道德伦理。在公开的场合进行批评与指责,甚至把一些个人的私事拿到公开的场合去讨论,这在中国是绝对不可能的。中国的医疗制度虽规定,对于特殊的病例,对于死亡的病例要进行讨论。但是,很多情况下,都是走走形式。一是长者为尊,位高者说了算。二是和谐为本,极少人会提出不同意见,不争论!三是保全面子,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极少进行批评和指责。事后的检讨极少公开进行,除非是惹上了官司,要进行惩罚。但这种惩罚也更多是一种物质上的,甚至是工作位置上的惩罚。指导性的、专业技术性的批评与帮助,还是太少。像切尔西医院这种研讨,这种批评与指责,绝无可能。当然,谁也不会否认,这种研讨对于每一个人的技术的进步,道德水准的提升,会是十分巨大的帮助。

  此外,在我们这里,也很难遇到像哈丁.胡顿主任这种人物。技术全面:在第四集中哈丁医生可以为里奇韦医生做伽玛刀放疗的助手。而在第五集中同样也可以对自己的老师,八十五岁的老权威维恩,一侧大脑出现供血不足的症状,做出准确的诊断;信息灵通,判断力准确:哈丁对发生在医院里,甚至在医院之外的情况,都能够了如指掌。既能够知道急诊部的维兰纽瓦主任用谎言欺骗了伤害他儿子的凶手,拿到了证词;也能够知道神经外科专家威尔逊,在家里通过远程遥控技术,成功地指导了远在阿富汗的军队卫生兵,完成了一例脑外科手术。如果说他对法律的把握,可能不如一个专职的律师,但是他了解什么样的官司能够打赢,什么样的官司不值得去打。同样对器官移植,对那位被摘取了很多器官的“黑帮”分子的母亲,他主动提出赔钱和解,尽管是六位数的赔偿。而对于一位签署了器官捐献的妇女,在其子拒绝捐献的情况下,他与主管移植的主任在法庭上据理力争,终于获得了主要器官可以移植的权利,为几位等待移植器官的病人争得了生存机会。哈丁主任对人们的情感,通通把握到位,明察秋毫,却宽严有度。在批评上极为严厉,但却从不滥用权力,赋予主管医生相当大的自主权:当朴大夫为了让一个脑病患者保持他的创作灵感,放弃了对病人做手术治疗,并当众顶撞他。他尊重了医生的意见。这在中国是绝对不可能的。顶撞领导,特别是当众顶撞领导,意味着找死。哈丁在医院里是主心骨,是专家,是领导,但他并不乏爱心和常人的情感:当天才少女拒绝以脑部手术来挽救自己的生命,他不仅亲自去做工作,劝说其改变主意,同时还满足了这位少女报复性的、恶作剧式的要求,把自己的头发剃光。这样的人现实之中是否存在?哈丁.胡顿主任简直是这个医院里,全知、全能,代表着光明、正义的“上帝”。

  如果说,电视剧通过塑造哈丁.胡顿主任这个人物,通过311会议室的形式,为人们展示了美国理想化的医院管理模式。那么可以说,整部电视剧更是通过一个个的治疗案例,为人们展示了美国人的价值观。美国医生是如何看待病,如何看待生命。

  在第六集和第九集里,韩裔的朴医生分别遇到过两个病人:一个是因脑病而丢失了乐感的小提琴演奏家;一个是因脑病而创作欲、创作灵感超常的作家。对于前者,自负的朴医生,主动请同是神经外科专家的威尔逊医生为音乐家操刀,并在手术室里亲自拉琴,帮助患者找乐感,唯恐音乐家因为手术,而失去了其职业最重要的乐感。而对于后者,当患者得知,切除大脑的病变部分,自己思如泉涌的灵感有可能失去时,拒绝手术治疗,朴医生竟然对此表示了赞同,放弃了手术。在朴医生看来,生命的价值不仅仅是活着,而要有价值的活着。在第七集里,当面对一个已经脑死亡的患都,尽管已经病人已经被推上了手术台,脑袋已经切开了,朴大夫还是放弃了手术,拒绝为其治疗。

  医生的主要职责是治病,但是,医生面对的不仅仅是病,更重要的是人;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很重要,挽救一个人生存的价值更重要。当然,这是美国人的价值观。当下的中国,这些观念还没有为多数人所认可。同样面对病,美国医生治与不治的依据,是生命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让美国医生和管理者纠结的,更多地是一些治疗的权利问题、法律问题、道德问题,甚至医疗学术问题。而中国医生治与不治的依据,则更多地在于有钱,没钱!让中国医生纠结的问题主要是治疗能不能挣到钱,病人能不能活命。权利问题、法律问题、道德问题在中国都变成了两个问题,命和钱。首先,中国人的价值观里,活命是最重要的,不管活着有没有意义,只要活着就行!在活命的问题之下,钱的问题似乎变轻了。谁都清楚,一些病症当下是无法治愈的,那也要倾家荡产地去治;谁都清楚,植物人活着已经没有意义。只要还能够承受,或者不用花自己的钱,则可以几个月,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维持着。有些享受某种待遇的人,可以在ICU,一待几十天,并且反复地进入,花费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一位经济学家曾讲到,中国人一辈子的医疗费,百分之七十,都花在生命的最后三个月里了。也就是说,为了维持哪怕几天、几个月痛苦的生存,中国人可能要花上大半辈子的积蓄。没有人讨论这种无效的生存对生存者还有什么意义;也没有人讨论这些无效的花费,可以为多少儿童做心脏矫正手术,可以让多少失明、失聪的人恢复正常人的生活。面对这些问题的,大多数中国人都选择了回避。

  当然,钱是谁都绕不开的问题。因为治疗需要钱,特别是一些新的治疗手段,需要花太多的钱。病人有没有钱,会成为一个治不治的问题,这在中国和美国都会遇到。否则黑人总统奥巴马也不会把自己的连任赌上,去搞一个全民医保的法案。美国同样有太多的人,因为贫困而治不起病。虽然这部电视剧第三集中有一个情节,威尔逊医生坚持为一个没有医保的流浪汉,做了脑部手术,让他恢复了记忆和思维能力。但这个情况,也是过于理想化的。因为没有一个医院能够承担起太多的免费病人。不过,在美国没钱治不了病不会成为一个道德问题。医院和医生不会为此承担太多的道德压力。而在中国,如果因为没有足够的钱来治病,则很大程度上会变成一个道德问题。人们不会谴责无效维持造成的浪费,却要求医生和医院为无力承担医疗费用的人,更多承担道德责任。

  当然,在中国,医生在钱的问题上受到人们的责难,也在于中国的医生更关注于钱,关注于医疗的收入。在美国医生更多的精力在于治病,治好病就行,有病人自然就有钱,因为美国医生的诊治费用本来就奇高。看个感冒,只做简单地检查,不开药,都要二百多美元。美国医生的收入一般在人均收入的两三倍以上,美国人不会抱怨。在中国,医生诊治费极低。看一个病人,几块,十几块人民币,大多数医生的收入维持在人均收入的平均值,人们还抱怨看病贵。很多人无视医生的劳动,而只愿意在药上花钱,在设备使用费用上花钱。曾经认识一位耳鼻喉科的主任,一门心思治病救人,能够少用药,就少用药,能够不手术就不手术。但病人对其并不认账,认为不受重视。医院和下属的大夫也对其大有不满,因为收入上不去。当这位主任退休之后,新主任引进了一批治疗设备,按小时收费。虽然治愈率并未因此而提高,但是,医院和大夫的收入都大幅度增加。因为大夫的收入与治疗的收益挂钩,在金钱的利益面前,确实有很多大夫已经丧失了起码的职业道德,只追求经济利益,根本不考虑病人的经济承受,甚至身体承受能力。比如,一下子给病人心脏里放上七八个支架;比如,明知八十多岁的老人,骨质已经疏松,还忽悠病人安装人工关节。白白花费几万元而失败之后,却把责任推到是病人的身体条件不够好。通过这部电视剧,真正让人们认识到美国人的生命价值观与中国人的不同,也让人们知道美国的医生真正在操心什么问题。

  直率是美国人的一个性格。这电视剧非常直白地,把医生这个行业的风险也展示了出来。这一点在中国、在美国都是一样的。你可能是挽救了一个人的生命;你可能是挽救了一个人的生活。但是,如果你的医疗行为之中有瑕疵,有不规范;你的医疗后果之中如果有太多的不可预知的因素。那么你可能就会面临诉讼。剧中的一句台词讲到,“每天都有医生被起诉”。剧情之中朴大夫完成了一例介入手术,挽救了一位帕金森式症患者的生活,这本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但人脑功能上的复杂性,让很多手术后果不可预知。介入手术后,女患者的生活恢复了,手也不再抖动了。但由于手术伤害了大脑某个未知的功能区,让女患者发生了某种难于启齿的行为改变。结果,患者和家属,把她的恩人、那位为她做手术的朴大夫,告上了法庭。

  医生的风险来自方方面面,责任不到位是风险。作医生,面对任何一个病人,都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时时刻刻必须提高警惕。该做的事件,一件也不能少做。也许很多行为都是无意义的,无效的,甚至是一种浪费。但是,恰恰你没有做的一项工作,漏过了一个致命的诊断因素,也许会让你失去行医资格,让医院赔个几十万、上百万。这部剧第一集里,男孩麦克丹尼,因为打球过程中被撞伤,母亲带他到医院检查。接诊大夫多了一份责任心,做了一个影像检查,发现这位小患者患有脑瘤。医院的专家及时地为他做了手术。但是,由于出现了一个意外的风险,出血不止,孩子死在了手术台上。剧中没有提到家属把医院告上法庭,但是,如果告了,肯定是会告赢的。因为手术大夫没有发现小孩的父亲是血友病患者,他遗传了父亲的一些致病因子。这一情节,也可能是这部戏的一个漏洞,因为在术前的血常规化验中,凝血机制不正常,是会被发现。在这部戏中,我们还看到了许多治疗上的责任问题,只是得到了哈丁.胡顿主任的指责与批评,并没有引起诉讼。但是,不能说它不会是一个诉讼的理由。

  技术水平有差距是风险。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一个不可信任的人,但任何一个医生又都不是全能的上帝。绝对规范的、严谨的、科学的治疗,说起来容易,实际上近乎不可能。每一个医生面对的都是有着千差万别的患者,身体条件不同,病因病种不同,而每一个人所掌握的技术又是那么的有限,出现失误在所难免。但是,面对生命,面对一个有着法律主体地位的人,你随时都有可能被诉讼,而且很容易败诉。前两年在北京某家医院,曾发生过一个产妇患重症肺炎,而医生为挽救腹中婴儿要求剖腹,但监护人拒绝签字,造成产妇和腹中婴儿双双死亡的案例。在之后的诉讼之中,家属找了一些医生出身的辩护人,找出一大堆该医院在救助产妇过程的治疗问题。他们绕过了该产妇当时已经不可能救活,当时医疗的焦点在于如何挽救婴儿的生命,而监护人拒绝签字的问题。而是抓住了医院方面在产妇的治疗过程中的一些处理手段上的不规范和不当。最后,这个案子还是以医院赔偿十万元终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在法律上讲,有过失者担责。只要有错,那就会一败涂地。

  必须承认,在美国,医生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当医生也令人尊重。尽管美国的诉讼比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多,美国的医疗官司也超乎想象的多。但是,大多数美国医生还能够专心致志地提升他们的技术,踏下心来面对他们的病人。一是,美国的法律既保护病人,也同样保护医生。人们能够认可医疗上的现状,明白当下的技术不可能挽救所有的人。风险无所不在,医生需要承担,病人也要承担。而且知情同意书,不是随便签了可以不认账。二是,美国有保险。有医疗保险,让很多美国人承受了天价的医疗费用,让医生不必为收费,为逃费而操心,不会为自己的收入操心。此外,美国还有医疗事故保险。医生大都签有医疗事故险。除非重大责任事故,医生不用自己承担。

  中国的医生在诊疗技术上与美国的医生有差距,这是事实。不是中国人不聪明,也不是中国人不努力,环境条件所限。真如《周一清晨》这部电视剧中展示的一样,如果很多医疗问题,很多诊治的细节能够公开的讨论,交流,人们有接受指导和借鉴的机会,那么医疗的水平必然会有更快地提高。在中国,开放性的病历讨论都非常不容易,死亡后的解剖分析更是一个禁区,很少有医院能够有这种机会,医生技术水准提高自然受到一些制约。

  当然,中国医生的从医条件,远比诊疗技术上的差距大得多。这既不在于中国医生的道德水准,与他们的技术水准也没太多的关系。这也是环境条件所限,两者同样没有可比性。当下,中国的医生似乎已经成为了“人民公敌”。谴责医院没有公德,谴责大夫没有良知。应该说,有些话是有一定的针对性的,有些时候,有些医院和一些医生是缺少一些公德。但当一个民族都把钱作为衡量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把追求利益当成人生最合理的目标时候;当全国各个行业都已经面临道德失控状况的时候,医生又怎么能够脱离开其它群体,独善其身呢?实际中国的医生并不比其它行业的人更无德,而只是他们工作处于人们关注的当口。

  《周一清晨》让人们看到了一所在中国人看来是理想化的医院,让中国的医生看来更是一个理想的从医和学习的环境。有句话讲“美剧永远政治正确”,确实如此,美剧传达的都是当下人们所讲的“正能量”。让人们看到了正义,爱心,善良,专注。只不过,这一切离我们当下的生活有些遥远。(文章来自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un999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