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电视剧观后感

电视剧《生活启示录》观后感

2014-05-28 07:52 来源:观后感 作者:www.guanhougan.net

电视剧《生活启示录》观后感

  文/李星文

  这部剧安排了捉奸的场面,却不设置打耳光和掀被子的戏分;推出了旧爱和新欢对决的机会,却不上演吹胡子瞪眼和肢体冲突。编剧根本就是一有擦枪走火苗头就转场,刚有电闪雷鸣迹象就收工,拒绝外化热战,决不大打出手…

  自打现实题材和家庭伦理/都市情感剧划了约等于号,家庭剧就出落得越来越千奇百怪。主干是沿着这样的方向进化的:家庭亲情剧发展成家庭仇恨剧,家庭伦理剧发展成家庭讲理剧再到家庭战争剧。反正就是兄弟之间仇隙大于亲密,姐妹之间阳谋套着阴谋,妯娌之间争夺为主旋律,一点蝇头小利就大打出手,一点火星子能燃起熊熊大火。古装戏的雷剧化,家庭剧的狗血化,抗战剧的神话化,这三个变化是同步发生的,观众也在疯牛病主导的作品引领下,越来越重口味化。

  王丽萍编剧,闫妮和胡歌主演的《生活启示录》没有按照当下流行的套路来,而是复古了斯文、沉静、内敛的生活流。要说情节烈度和矛盾强度,《生活启示录》并不逊色于要死要活的同类剧:一个在家里宅了七年的家庭主妇于小强(闫妮),转眼掉进“老公被睡家被夺”的困境中,惨不惨?一个经历了爱情长跑,什么苦日子都捱过来的阳光男孩鲍家明(胡歌),转眼面临“女友分手工作丢”的窘境,衰不衰?还有新品发布会上被人用自己的艳照砸了场子的老板(果静林),送大闸蟹上门却被要求“吃不了兜着走”的亲家翁(吕梁),哪一个遭逢的不是奇耻大辱?

  这样的戏剧性情境,随便交到一个编剧手里,不写它个天翻地覆才怪;随便交到一个导演手里,不指挥一场小型战役才怪。可是《生活启示录》偏偏没有这么干,能哭能笑能打能闹的闫妮没有发挥所长,板着一张脸来了个净身出户。在古偶剧里快意恩仇的胡歌也没有大动干戈,说完祝福辞之后才去买醉。喜怒不形于色的果静林和一笑眼就没的吕梁,同样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处事哲学。也就是说,这部剧安排了捉奸的场面,却不设置打耳光和掀被子的戏分;推出了旧爱和新欢当堂对决的机会,却不上演吹胡子瞪眼和肢体冲突。编剧根本就是一有擦枪走火苗头就转场,刚有电闪雷鸣迹象就雨住云收,拒绝外化热战,决不大打出手…

  刚看还是有些不适应的,心说干嘛呢干嘛呢,家庭剧不“家斗”,难道真的要响应号召走“大情感”路线吗?细看却不是,闹剧化的家斗没有上演,老夫老妻之间的微妙暗战,长辈与晚辈之间的观念冲突,原配与小三之间的灵肉相搏,一样都没落下。只是有意把撕扯放在了暗场,或者代为选择了冷战,最严重的冲突也不过是往对方的脸上泼一杯清水。

  如果能暂时放下对“矛盾激化后必有大吵大闹”的期待,以冷静心态反求诸我们的日常生活,就会发现:矛盾和心结常有,但破颜争吵和武力PK不常有。中国人是习惯了心里做事的群体,也是被亲情和利害关系缠住手脚的民族,多见沾皮扯肉的柔性博弈,而少见戏剧化的全武行争斗。《生活启示录》对当下电视剧的火爆指数进行了回调,有意识地选择了心灵过招、不掀桌子的内敛叙事,其实比热闹的“两军交战”给出了更多的心理律动和思索余地。

  闫妮刚出场时像一个饱经沧桑的黄脸婆,胡歌刚出场时是个贱兮兮的小弟,天真、善良、奇思妙想。这样两个人怎么走到一起?开始是欢喜冤家,误会和巧合令他们一团乱麻。善良和好心山水有相逢,逼仄的空间内注定要擦出火花。外力推动,内在吸引,爱情不期而至。对于相爱的人来说,《父母爱情》证明阶级不是问题,《大丈夫》证明年龄不是问题,《一仆二主》证明贫富不是问题,《生活启示录》证明品相般配不般配不是问题。

  编剧以平淡之笔写尖锐矛盾,《生活启示录》呈现出一种白描之美。镜头中的上海明艳洋气,生机盎然。随着闫妮、胡歌、果静林、刘敏一干人等走出情感迷阵,生活的启示也就渐渐清晰:现实中永远有奇迹发生;任何时候都要相信爱情;不要等失去了才觉珍贵;等等。这些道理虽然普通,但附着在一个鲜灵的故事之上便格外入心。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
  • 生活启示录兰心扮演者?
  • 《生活启示录》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