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观后感范文 > 节目观后感话剧《茶馆》观后感

话剧《茶馆》观后感

2013-03-24 20:37 来源:观后感 作者:www.guanhougan.net

  话剧《茶馆》观后感

  作为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里程碑地位的作品,老舍先生的《茶馆》彰显出了中国式话剧的独特的舞台艺术魅力。自1958年首映到1992年告别演出,老版《茶馆》在世界各地上演了374场,而1999年上映的新版的茶馆演出场次也快速接近800场。为什么《茶馆》能够一直这么受欢迎,为什么能被称为中国话剧史上的里程碑,为什么能成为真正的经典,这些问题在我真正完整的观赏过它之后,我才略微想明白其中的道理。

  首先,作为一部话剧作品,茶馆的风格是完全与我脑海中的固有的话剧形象所不同的。《茶馆》的诞生,不仅让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人所震惊,也给外国人带去了完全没有见过的、风格迥异的中国式话剧。和西方那些为人们所熟知的欧式话剧的华丽风格所不同,《茶馆》并没有一个跌宕起伏的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而是用最最真实的语言和画面来描述一间茶馆里发生的大小事和它的兴衰史。舞台上的布局,带有老北京韵味的语言,朴实却又各赋特色的服装,还有处理细腻,给人留下无线韵味的背景音效,都给人带来了一种历史重现的感觉,仿佛自己正置身于那个年代那个地点,耳边充斥的是茶馆里嘈杂的谈论声,仿佛看到了王老板正弯着腰推着笑脸沏茶的身影,还有那永远拎着那只命根子鸟儿的松二爷和大块头豪爽常四爷。

  另外,我被茶馆深深吸引的原因还在于它出场人物的丰富和情节的紧凑。茶馆虽小,主角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茶馆老板,但是,它却是一个时代的老北京甚至是整个旧中国的镜像,从满清政府到军阀割据时期再到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如狼似虎的国民政府,这半个多世纪的世事变化都被巧妙、紧实的压缩在了舞台上短短的三幕剧中。茶馆这个地点就决定了出场人物的复杂多样性,各个阶层的人物都可以很自然的出现在这个喧闹的地方。但是,演员虽多,却又有主有次,个个性格鲜明,都或多或少的代表了当代的一个社会阶层,没有一个是多余的,而如此多的出场人物又都几乎在第一幕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出场,还要让观众能清楚的了解他们的人物个性和背景。这种情节的紧凑性,人物的多样性,都极大的满足了我的各种感官感受,在看的时候眼神会不由自主的紧紧跟着出场人物的移动而移动。

  由此,我也更加的喜爱茶馆的第一幕,六张四方桌一字排开,坐满的各色人物也尽收眼底,舞台正中挂着一层门帘的入口就正对着我们,每个演员的进出都会成为舞台的焦点。在看的时候,每当一位人物入场的时候,我脑中就会开始揣测他的身份,他会和在场的哪一位有怎样的利害关系,而这位演员的性格特点刚刚在脑海中形成初步印象,下一位人物又紧紧地衔接上了。情节如此的紧凑,人物性格丰富多样,这两样就已经完全吸引了观众的所有注意力,也同时提起了观众的好奇心。

  看完《茶馆》,印象最深的还是莫过于它的独具特色的语言了。在接触到茶馆中那京味儿十足、朗朗上口的口语化的台词的时候,虽然没有老北京人的那种共鸣的感觉,却别有一番新鲜感和韵味。“我早就不抽大烟了,该抽白面了,哈德门的烟卷是又松又长,这么一磕,空出一大半,装白面正合适。大英帝国的烟卷,日本的白面,两大强国伺候我一人儿,这福气还小?”、唐铁嘴对王利发说:“您真抬举我,我身上要是带一两银子,我是您孙子!”王老板说:“您就是我耷拉孙儿,您也得把钱给我还喽!”王利发对秦二爷说:“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您坐下,我给您沏碗小叶茶去!”、“您怕什么呢?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这些舞台上的台词都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给人朗朗上口的感觉。(观后感   www.guanhougan.net)而茶馆中的台词不仅给人印象深刻,生活化、北京化,每个人的台词都很到位的反映了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与各自的身份地位背景都很好的相符合。王利发的圆滑、委婉:“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买热茶去!”;秦二爷的高傲:“你这小子,比你爸爸还滑!哼,等着吧,早晚我把房子收回去!”;二得子的蛮横无理:“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庞四奶奶的粗鲁骄横:“王掌柜,过来!你去跟那个老婆子说说,说好了,我送给你一袋子白面!说不好,我砸了你的茶馆!天师,走!”……这些台词都无一不给人物摸上了又一层浓厚的性格色彩。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
  • 话剧《茶馆》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