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影评剧评《夜半梳头》影评:往事恩怨造就真鬼上身

《夜半梳头》影评:往事恩怨造就真鬼上身

2014-06-13 22:33 来源:观后感 作者:www.guanhougan.net

《夜半梳头》影评:往事恩怨造就真鬼上身

  文/梦见乌鸦

  有一种传说,在午夜12点对着镜子梳头会看到不该看的东西,而且在这个阴气大盛的时间内,更有风流人士表示,梳头要用犀牛角梳子,会加速血液流动,增强脑电波接受率,就能看到幽灵....

  诸如这类坊间灵异传说还有很多,人类与生俱来的猎奇心态大大增强了这些传说的流传度,之前在天涯上疯传的一篇帖子就是说一位高手将很多诸如半夜梳头、削平果、笔仙之类的灵异传说和游戏都试了一个遍,最终楼主下落不明等等更引发热议或者相关炒作话题。

  这些无不证明了这些神神怪怪的传说对人们的吸引力,属于那种又害怕又想尝试的感官蹦极类挑战,用句时髦话来形容就是“no zuo no die”。而对于恐怖电影来说,将这些灵异事件搬上银幕,无疑更能大大吸引观众对电影的好奇程度,像是这部《夜半梳头》走的就是这样的路线。

  地球人都知道,中国电影是不能出现鬼的,但偏偏恐怖电影在市场上是非常抢手的。“痛并快乐着”大概是国内所有恐怖惊悚类电影共存的状态。这些电影成本不高,题材猎奇,票房很好,擅长以小搏大,这是“快乐”;不过根据审查和技术经验等方面的原因,国产恐怖片的水准要在十八层地狱煤窑中的掏下水道的之下,说白了,就是不用心弄,糊弄一周票房完事,恐怖片人品耗尽,这是“痛”。

  抱着极低的期望值去看《夜半梳头》,有道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没报什么希望自然会有意外之喜。 平心而论,《夜半梳头》是小成本,电影主要场景就是一间别墅,演员阵容无亮点,大波妹王李丹妮的名字甚至让人感觉很Low,电影有装神弄鬼的情节,但并不是糊弄人。《夜半梳头》实际上是一部打着恐怖片幌子的悬疑片。

  一个由“夜半梳头”的传说引发的离奇事件,从“见鬼”拓展的几十年的往事,首先电影有着可以自圆其说的故事,其次片子的悬疑色彩做得很足。电影的前20分钟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尤其是王李丹妮让人很出戏,但当你度过这一段内容后,就会发现越往后越有看点,说白了就是“有戏”。

  别墅中的鬼影忽隐忽现,但留下了相关线索,所有矛头都指向了当年主角的孤儿院,电影从一个不起眼的开场逐渐拓展到了一个有深度和广度的挖掘空间。同时,编导的误导性也很强,将所有矛头都指向某配角,然而海阔天空的地方还在后面。

  这部电影属于渐入佳境型,电影采用民间灵异作为所有事件的起因,小成本并不代表着粗制滥造,电影在吓人场面,包括镜子中的头发和玩偶,都是都是恐怖片惯用的路数,屡试不爽。越往后看就会觉得这个故事并非简单的装神弄鬼那么简单。假如用龙头凤尾猪肚这样写文章的三段精华来套用本片。首先,电影开场不算龙头,乃是标准的鬼片路数,四平八稳的交代了大量事件后续,几处亦幻亦真的场面所展开的情节留下了多处悬念,让观众对事件的真相充满了好奇,典型的猪肚。

  结尾最有意思,因为电影在将观众引入歧途的同时,谁都知道片中的“鬼”是假扮的,没有逃出国产恐怖片惯用的路子,吓人场面依然畏首畏尾,到头来依然属于精神分裂。但本片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不像其他下三路恐怖片在闹了95分钟鬼之后,突然用最后5分钟告诉观众以上全是主角精神分裂后的产物。

  《夜半梳头》的故事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就明确告诉观众,主角是精神分裂,而电影的最后,你会发现精神分裂有点鬼上身的意思,分裂的人格没有定向,但本片幕后真凶的分裂人格却是一个已经死去的人,明明是鬼上身嘛。可以说这样的设置钻了审查的一个空子。

  但这样的设置的缺憾在于让谜底早了10分钟揭晓,后面的部分其实是煽情戏,并不是男女主角的爱情主线,而是对当年事件,也就是整个故事起因的一种悲观诉求,类似于还债,更像是鬼上身后的因果报应了。 这是有积极的一面,恐怖电影工作者们并非全是破罐子破摔的类型,他们可以在电影中用旁敲侧击的方式的稍微的释放一些真正的灵异故事。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
  • 夜半梳头解析?
  • 《夜半梳头》影评:恐惧来自内心
  • 《夜半梳头》影评:鬼文化的情爱体表达
  • 《夜半梳头》影评:不作死就不会死
  • 《夜半梳头》影评:戴上镣铐惊悚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