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影评剧评《艺术家》影评

《艺术家》影评

2013-01-12 21:28 来源:观后感 作者:www.guanhougan.net

  《艺术家》影评

  几年在电影业最流行的就应该是3D技术,电影的特技,画面等震撼内容是吸引观众的眼球的重要工具。但是去年在法国有一部《艺术家》走的却是相反的复古路线,而且这种复古式史无前例的。到底有多复古呢?

  来看一下电影画面,很粗糙的黑白画面。

  黑白的画面这个应该不算什么,《辛德勒的名单》为了体现当时的残酷做成黑白的,《精神病患者》为了避免让观众看到血腥的场面等等很多电影都是用黑白的来达成某种目的。

  看看电影的声效。

  电影里面除了几处特殊为了渲染剧情以外,全是用好莱坞二三十年代用的古典音乐,而且里面用简短的字幕来表述了对话内容。没有错这是一部很复古型的法国拍的好莱坞风格的黑白默片。所以我说这个应该是电影历史上少有能复古到如此之前的电影。

  《艺术家》的剧情简介

  好莱坞20年代,默片明星乔治在电影的放映(应该是首映)后,接受采访,一名女子意外的闯入采访地点。和男演员有了点亲密的动作为了面对记者掩饰尴尬。之后女演员有了打算去当演员,去了乔治所在的那个电影公司,以杰出的舞蹈为特长当演员。经过乔治的帮助米勒成为了当红的演员。这个时候电影时代进入了有声时代,乔治不喜欢有声电影,拒绝拍摄有声电影离开了电影公司。而米勒迎合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开始接拍有声电影。乔治想证明默片可以战胜有声电影决定自己拍摄一部属于自己的默片。没想到电影上映日期和米勒的电影上映日期相同。此时美国进入了大萧条时期,米勒的电影观众络绎不绝,而乔治的电影电影观众寥寥无几。乔治的电影公司倒闭了,一怒之下烧了自己的胶片,弄成了火灾,差一点丧命。最后在米勒的帮助之下重返有声电影,开始拍摄有声电影。

  《艺术家》的时候真正使我感到震撼的地方是里面的运用的两处音效。这两处音效运用的很巧妙,正是因为这是一部默片电影,如果里面加入点音效,就会因为这点睛之笔会令电影更加精彩。

  音效其实就是在默片里面加一点声音,第一处是,当有声时代的到来,男主演乔治回到家之后,在洗手间无意之间碰到玻璃杯等器具发出的声音,这是电影里面第一次出现了“声音”。之前仿佛是失聪的,现在能听见声音。这种感觉如同乔治的电影生涯,以前的电影都是“失聪”的,现在进入了有声时代,这看起来是好事但是给乔治带来的是恐慌不安。第二处声音是影片的结尾,两人在跳完舞之后的呼吸声音,这看起来是疲惫的声音,但给乔治的是未来和希望。这种结尾以前的电影出现过,在卓别林的《摩登时代》电影中,结尾中有卓别林唱歌,头一次听到卓别林的声音,并且第一次听就是他的唱歌。

  说一说电影的画面特效。

  中有几处画面上的特效,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乔治在酒吧喝酒,桌子上的倒影虚虚实实,看到的倒影有可能是真实的,真实的有可能是倒影,就像乔治的心理,他感觉这一切来的太快,就好像昨天还是明星,今天就成了乞丐。

  为什么乔治不想拍有声电影?

  大部分的默片演员都不想拍有声电影。默片的风格就是靠肢体语言,眼神,表情等等来代替语言,使观众明白他的意思。这是一种没有国界的,任何人都能看懂的“语言”。这里需要夸张的表情和动作,也就是演技。有声时代的到来就不希望有太多的夸张表演,语言可以代替,这些演员就会不适应,有的认为这不符合一种演员的标准,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当演员。

  电影VS有声电影

  在《艺术家》中无声电影是败给了有声电影,人们更喜欢去看时代的发展,去接受新鲜的事物。想想放在现在,如果有一部默片上映,大家还会去电影院去观看吗?一家三口,或者和女朋友到电影院去看默片,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在现实中《艺术家》获得了成功口碑和票房都获得了成功(在法国)。一部默片能有这样的成功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经典中的默片

  在我印象当中经典的默片非卓别林莫属,他的温馨浪漫的《城市之光》,讽刺压榨工人的《摩登时代》,这些无疑使经典中的经典。这些我最看好的就是《城市之光》,这部电影应该说是含着泪的笑,一部悲喜结合的电影,最终还是以喜剧结尾,这部电影如果稍微加一点改动就是一部悲剧电影。把最后一句台词改成“不,他不是。”

  大萧条条与电影

  《艺术家》中涉及到了美国30年代的大萧条。对于别的行业大萧条就意味着冬天,而对于电影行业来讲,夏天来了。可能您纳闷了大萧条与电影有什么关系?

  大萧条中公司破产,工人失业。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很多人都“宅”在家里面,很少有娱乐活动。这样的环境下,一部好电影的上映,可以使人们去电影院,用少量的钱可以换来快乐,希望。往往这个时候上映的电影多为温馨,喜剧,励志等题材,使当时人们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满足。

  《艺术家》中心思想

  感觉有种做阅读题的感觉,想想自己高中语文没有及过格就瞎总结吧。本片名字叫“艺术家”,乔治属于艺术家吗?当然是,只不过是曾经的艺术家,有声时代的到来使他变成默默无闻,不肯接受新的事物,最后经过米勒的帮忙成为真正的艺术家。虽然说艺术不分时代,不分国界。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审美在变化,“艺术”在各个时代人的眼中是不同的。影片是在向当年的默片演员致敬,无论是转型的还是没有转型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他们是真正的艺术家。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