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影评剧评《中国合伙人》影评:励志是个廉价的口号

《中国合伙人》影评:励志是个廉价的口号

2013-05-18 23:23 来源:观后感 作者:www.guanhougan.net

  《中国合伙人》影评:励志是个廉价的口号

  你伤感了吗?你激动了吗?你想哭了吗?嗯,有点。那你励志了吗?好像没有。这就是看《中国合伙人》的感受,它帮助中国已功成名就的企业家举办了一次忆苦思甜的大party,用泪水、喜剧、基情、逆袭等材料雕刻成一道光彩亮丽的菜肴,然后在上面浇上一勺励志的地沟油,摆在青花瓷盘子里。但是,这是让你看的,不是让你品尝的。你的泪腺、你的鼻腺、你的血腺,或许会被一种强烈的刺激感所勾引,一切都宣泄出来,酣畅淋漓,但是你的胃却空空如也,即使吃进去了一口,也毫无营养,更没法抑制空虚。

  一般来说,看电影有两种感觉:一种是,在看的过程中,你会觉得故事很平淡,张力很弱,没有精彩的东西,但是看完之后回头反思,恍然发现这是一部杰作;另一种是,看的过程中,被剧情牢牢吸引,接二连三地达到高潮,但是看过之后,才发现没有多少触动灵魂的东西,时间一长就忘了。而《中国合伙人》便是属于后者,毫无疑问,这是陈可辛导演生涯中最差的一部影片。但前提是,我们把他设想为一个有着艺术追求和人文情怀的导演,而他也的确有过那样的日子,所以这次才会让我失望。

  且不谈《甜蜜蜜》,因为这种对比会更加激起愤慨。也不要说《武侠》,尽管口碑一般,但在我看来,其对武侠类型的创新和求变还是值得肯定的。单就把《中国合伙人》和《投名状》相比,我们就知道何为真诚,何为虚假。同样是三男组合,同样是大变革时代,同样是泪流满面,《中国合伙人》所表现出的残酷与《投名状》中的残酷截然相反。《投名状》是壮烈的,真实地展现出在特定境遇中人的选择困境,明知不可为却为之,最后换来的是不可逃脱的宿命。尽管最后所有的人都死了,但是这种死显得如此伟大,因为他们对自己的人生做了真实的交代。而《中国合伙人》是温情的,对时代残酷的表达是调侃的,流于表面的,人物的前期坎坷只不过是为后期的成功做铺垫,然后在大唱赞歌的氛围中,大家和气生财,携手走向神坛。追随者被感动了,纷纷咬紧牙关向前冲,最后都倒在路途中。但是这个情景我们看不到。

  因此,《中国合伙人》是一个从失败到成功的“历史”过程,而不是一个失败与成功对比的“共时”过程。他们那一代人真的就这样激情满怀吗,真的有这样幸运吗?我看未必。关于这一点,罗云浩在柴静的新书发布会上讲得很好,他说,俞敏洪是卖鸡汤的,而他是说实话的。从电影来看,陈可辛敏锐地觉察到禽流感动荡人心的情况,不卖鸡肉,改卖鸡汤了,但危险仍然存在。

  问题于是集中到一点:这是一个需要励志的时代吗?《人民日报》发文称80后青年暮气沉沉,精神早衰值得警惕。微博红人作业本专门撰文进行反驳,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来,你们告诉我,我一个80后,怎么样才能不暮气沉沉?我他妈能活着就不错了!”在一个活下来就是人生目标的时代里,我们已经忘记了“志”的书写笔画,更何谈“励志”之说。难道还有人相信红领巾真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这不是对烈士的侮辱,而是对红布的侮辱。《中国合伙人》中的孟晓骏提到,他们那一代人的关键词不是“梦想”,也不是“自由”,而是“改变”。那么,要改变什么?是把鸡汤换成鸭汤,还是把鸡肉换成猪肉?在我看来,能够改变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事实”的定义换成“狗屎”的定义。你只有看清了你能在这个时代里不能做什么,你才会知道你应该做什么。

  回到电影《中国合伙人》,陈可辛对电影语言的运用还是非常成熟的,他利用三个主角分别独白的方式推动剧情,借以剖开每个人的命运历程,而我们对这些独白话语的分辨,是通过明星口音的差别进行的。在加上回忆与现实逆向交叉,使电影情节显得很饱满,不断变换的视角始终逼着观众进行思考换位。在风格上,电影是碎片式的组合,没有连贯的情节,因为人物在变,地点在变,时间在变,爱情和事业的内容也在变,总体上就显得有些杂乱。在电影开头,可能有些不适应,当弄清楚了三个主角的关系时,理解剧情便无障碍了,但是这种快节奏推进发方式也带来了负效应,那就是会有些疲劳。

  在故事里,我最感兴趣一点是,成东青利用废弃的工厂办学校,算是无照经营,被警察查处后,孟晓骏还差点和警察打了一架。但是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如何解决没有交代,反正学校继续在办,并且规模越来越大。如果说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特点,人人都可以下海底大捞一笔,那么我们这个时代就太悲哀了,因为在街边摆个摊,都要经常被驱赶,何况是找个空屋子办企业呢。这样看来,《中国合伙人》着重要讲的内容其实是两处:一是八十年代大学里的浪漫时光,让人怀念;二是“新梦想”成功之后三个男人的志得意满,让人羡慕。至于从失败到成功的转换过程,影片并没有大力着笔,而是呈火箭式的跨越。因为电影没有细致反应那个时代的特定背景和众生的样子,所以我们就会感到惊奇。

  尽管陈可辛的情怀变了,但是他的技法依然老道,而这种技法就是对人物情绪的掌控,尤其是对男人情绪的掌控。陈可惜是一个喜欢拍男人哭戏的导演,这在《投名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李连杰也因为在影片中几次动情地含泪镜头,获得了第一个影帝称号。《中国合伙人》中三个男人的性格特征与《投名状》非常相似,一个土鳖,一个霸气,一个中庸,他们之间微妙的关系正是情感张力所在。而哭,更是少不了的。送别孟晓骏去美国时,成东青和王阳站在窗子后哭;王阳的婚礼上,三个人一起哭;成东青以孟晓骏的名字捐赠实验室时,孟晓骏感动地哭。有了这些流泪的镜头,故事的感染力便饱满了,观众的买票期望也满足了。而陈可辛的功力在于他煽情了,但我们看不出他煽情了,因为他煽得很合适,煽得很低调。

  至于爱情,本不是陈可辛想要在电影里着重表达的东西,所以《中国合伙人》里面的女人只是点缀,随着剧情的发展和男人成功的到来,她们悄然消失在镜头深处。但在我看来,这些女人恰恰是这个电影中唯一真实的部分。她们虽然都离开了男人,或者说是抛弃了男人,但是她们选择了生活,选择了自己。她们的行为对男人是一个激励,男人在痛苦中进入了励志模式,走向成功,最后在重逢中装模装样地微笑,流泪,而女人不为所动。因为,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既已如此,何必如此。

  中国合伙人所处的年代的残酷性在于,如果不努力,就不会成功;而我们所处的年代的残酷性在于,即使不努力,也会成功。所以,不要谈什么励志,我不会因为这样而哭泣,那只是昨夜的一场梦而已。(文/陈令孤)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
  • 《中国合伙人》影评
  • 《中国合伙人》影评:闪亮的中国梦
  • 《中国合伙人》影评:邓超张扬是一种能力
  • 《中国合伙人》影评:励志题材亦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