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影评剧评《天注定》影评

《天注定》影评

2013-06-03 10:23 来源:观后感 作者:www.guanhougan.net

《天注定》影评

  《天注定》在第66届戛纳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编剧奖,贾樟柯说他更希望赵涛获最佳女主角,而影迷则希望老贾能获最佳导演或影片获最佳影片。贾樟柯的电影不缺话题性,从国内到国际,他的电影总是能超越一些限制性,让人觉察到他作品涌动的热情。

  《天注定》是贾樟柯回归剧情片的符号性作品。他的上一部真正的剧情片要追溯到2002年的《任逍遥》。2004年的《世界》、2006年的《三峡好人》、2008年的《二十四城记》,虽然也属剧情片类型,但这三部电影的纪录片元素,一部比一部更加遮蔽了电影的情节,加上《东》、《无用》、《语路》这三部纪录片的影响,贾樟柯的“时代记录者”形象已经稳固成型。

  在《天注定》中,贾樟柯要证明自己讲故事的能力。选择四个人物、用四段故事来完成《天注定》,不排除贾樟柯是为了弥补在密集情节创作方面的不足。用四个底层人物的命运,影射近年发生的四桩大事件,反应中国社会的现在进行时,贾樟柯以他擅长的角度和技巧,捧出了《天注定》,也捧出了他一直蓄而未发的野心。

  贾樟柯说微博影响了他的创作,这种影响体现在了影片的形式上,真正让他产生变化的,是他内心不断成长的力量。如同冯小刚积累20年品牌方有勇气开拍《一九四二》一样,贾樟柯在出道18年后也有足够的能力采取更直白的方式来表现他的愤怒,一个暴力的贾樟柯自此会洗刷此前他给观众留下的既定印象。

  “想起小学忘了是几年级,‘四果子’他妈拿个双管猎枪到实验小学找我,要爆了我的头。”《天注定》获奖后,贾樟柯转发了一条自己写于一年多前的微博。而在此前一月,他发表的一条关于回忆“文革”暴力对自己家庭影响的微博被转发了近两万次。这两个细节或能表明,对血液里的暴力因子进行反思与呈现,正是贾樟柯这一代导演不可被抑制的冲动与渴望。

  在早期为贾樟柯获得巨大声誉的“故乡三部曲”中,暴力更多地被他强行压制于人物与情节背后,许多画面和镜头都是隐暴力。比如在《小武》片尾,小武被警察用手铐铐在路边的电线杆上,警察离开后围观的人群一层层围上来。在《任逍遥》中,被连续打了几十个耳光的少年,在回答“服不服?”的问题时,仍然倔强地选择了“不服!”《站台》虽然没有明显的暴力场景,但整部电影都充满了伤痕……如果看过贾樟柯最早的实验短片《小山回家》,则能找到他的暴力源头,他在里面客串的角色,用山西话骂了一连串令人崩溃的脏话。

  早期剧情片隐忍、感伤、无奈,后来的剧情片变得冷静、温吞、欲言又止,这都不是最真实的贾樟柯。这位出生于1970年的导演,和许多同时代人一样,懂得情绪的控制,以及学习不断的妥协与遮蔽。在诠释《天注定》为什么能拍出来、为什么能通过审查时,贾樟柯的答案回避了自己内心的变化,更多归功于时代变迁。

  时代可以改变一个人,但却改变不了人的内心,从《天注定》开始,贾樟柯重新上路,他将不再只是按压带脓的伤口,而是选择更为直接的撕裂。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
  • 《天注定》影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