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影评剧评《黑洞频率》影评

《黑洞频率》影评

2013-06-15 21:30 来源:观后感 作者:www.guanhougan.net

《黑洞频率》影评

  回上海参加电影节的高铁上,看了这部下载已久的《黑洞频率》。从风行上发现它的时候,介绍只有简单的一句:“比《蝴蝶效应》更高科技,更悬疑。”脑海中浮现《蝴蝶效应》的精彩绝伦,毫不犹豫地点击了“下载”按钮。果然,《黑洞频率》以其极富想象力、兼具缜密逻辑性的故事情节,张弛有致的叙事节奏,还有无与伦比的平行蒙太奇剪辑手法,将父子之间的深情呈现得淋漓尽致!没辜负我典藏于IPAD至今。

  这不仅是部佳片,更是部奇片!深析之下,奇特之处有三。

  其一,类型不明,元素纷杂。看完才发现,无法以好莱坞类型片的任何范畴界定这部影片。它是科幻片么?显然,太阳黑子的爆发,北极星云对时空产生的影响,前后相隔30年的父子通过无线电离奇相遇,儿子将已发生的事情告诉30年前时空中的父亲,使他免于一死,熟料却彻底扭转了历史、制造出不可想象的灾难……无疑,兼具了科幻片所有的元素,且在可信、物理可证的范围内,将故事的曲折性延展到了极致!

  犯罪片?当然!整部影片后三分之二的内容,就是围绕着“南丁格尔杀人魔”悬案进行的。发现骸骨、调查、跟踪,至最后的生死搏斗,活脱脱的犯罪动作片!

  灾难片?不尽然。但开头几分钟的油罐车倒漏,引发爆炸大火,那场面,绝对让所有观众误以为又一部好莱坞式爆炸大片开始了!而太阳黑子的爆发,某种意义上,也属于灾难范畴。

  伦理片?如果说《铁甲钢拳》是我曾经看过最感动的描述父子情的剧情伦理片,那么这部《黑洞频率》则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字幕过后的正片一开始,就作了铺垫,父亲和儿子一同打棒球,亲密无间;而后突然跳转,小约翰已经长大成人(这中间甚至没有交代半点关于父亲弗兰克的情况,直接跨越时空跳转到30年后。),女友愤然离去,约翰灰心丧气地给母亲打电话,却被转接到了留言信箱。桌上一家三口及斑点狗的幸福合照大特写,此刻终于侧面揭示了父亲的去世,给约翰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莫不表露了约翰对父亲的怀念。随后父子“隔空”离奇相遇,从愤怒不信、到深信不疑,最后合力与杀人魔殊死搏斗,父子间的深情,通过血缘,跨越时空,不止是简单的物理联系,更打动人的,是彼此的深爱!

  这许多不同元素的交织混杂,互有侧重、又相互呼应,使得这部片子很难归到某一种鲜明的类型片范畴内。但最最出色的地方,在于导演或编剧,能够游刃有余地组织运用这些看似纷乱的元素,使每一项都保持均衡,而且不打破影片的完整性,严谨地圆满故事逻辑性,高明之极!

  其二,剪辑精妙,叙事清晰。众所周知,涉及时间跳跃性及跨度极大的影片,在剪辑上相当有难度,尤其是不借助任何旁白语言性的说明,仅仅依靠画面叙事,要使观众明白情节的内在关联和时空如何转换。导演格里高利·霍布里特就做到了。几处时空交错的段落,他将平行蒙太奇手法运用得出神入化。

  升格拍摄,画面内一个具象物体的运动——杯子的坠落、棒球落地、电报机掉落等;父亲在30年前时空中发生的事——火灾救援、被警察误认为凶手押至警局等;30年后的同一时间,儿子身处的空间中和身边人的交互——喝酒、谈话等;同时,儿子透过某种不明波段的感应,“预见”已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父亲从火场逃生、母亲被杀人魔杀害、父亲被捕等;这四组叙事段落,平行剪切,以平稳的节奏和一定的顺序,交错接合,明晰地交代了两个时空中进行着的事件,且让观众一眼明了父子间的互通和感应。技法之娴熟,令人不禁拍案叫绝!

  其三,高智商拍片,平常人看懂。电影爱好者中,有那么一类人,专爱挑战各种所谓“高智商影片”,并以看得懂与否来区别自己与常人。譬如《盗梦空间》上映之时,就大肆打出了“能看懂者高智商”的宣传旗号,导致不服输不认笨的观众纷纷去影院挑战。亦不排除有些导演,的确爱好“高智商化”叙事,要么用不断设置悬疑、吊足了观众胃口;要么将不可思议的叙事段落混杂并列,最后揭开谜底,如:原来此人是精神分裂,有多重人格!也着实有一大批观众对此类影片乐此不疲,看完还大呼过瘾。

  但我以为,一部合格或优秀的商业片,不该是专为抓住某一类人群而定制的(可能恐怖片除外),更无需以拍出让观众云里雾里、不明所以的电影为荣。玩悬念、设陷阱、玩蒙太奇、故意碎片化叙事,这些都无可厚非,尽可以完全运用于电影中。

  然而,作为一部故事影片(纪录片除外),首要的准则是让观众看懂,换言之,你讲故事,起码得让听故事的人明白,你到底讲了些什么。至于其中蕴含深意、哲理、科学等等,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倘若因纯粹炫技,而忽略了故事本身,那样的影片其实毫无意义,只能说是导演玩火自焚。

  最高超的导演,应当是以高度悬疑紧凑的情节,展现丰富精彩的叙事,首先确保故事的完整性和可看性,一边设扣的同时,更要懂得如何一边解扣。

  这正是《黑洞频率》导演的过人之处,叙事节奏丝丝入扣,需要全神贯注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即每一个镜头都有其意义所在,静物、尤其是许多照片的特写,在片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衔接作用;分心错漏了一点细节,可能就会导致在某个环节上摸不着头脑。

  而同时,整个故事编排所体现出的超强想象力,既不可思议,又在可接受范围内,原因在于导演非常注重每一个情节之间的内在逻辑,这个看似荒谬的故事,却由于细节的刻画、以及感情的铺陈,再加上科学依据的辅衬,使得观众险些信以为真。直到最后一刻,父子同时在两个不同空间内联手、又分别与30年前和30年后的杀人魔展开搏斗,双双命悬一线,足把观众的心吊到了嗓子眼!!父亲那拯救儿子的一枪,刹那时空交汇,父子紧紧相拥,绝对是点睛之笔!赚足了眼泪啊!!

  实在很久没有看到让我如此激动的好片了,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它拥有充足的艺术价值;而若看作一部艺术片,则仅从编剧角度分析,便不难见其叙事格式完全符合商业类型片的段落结构。实属难得的佳作!

  当然,从制作成本上考量,片头的爆炸场面、片中父亲险些丧命的火灾现场,由于跨年代所需的特殊置景,以及棒球场热闹的场面,都为资方加重不少负担。但事实证明,这些投入是值得的。更多时候,当我们有了一个足够精彩的好故事,未必非要拍摄成《阿凡达》或《少年派》那样耗时耗力耗财的大制作3DMAX大片。若有条件,在片头重重加码,制造出一种以假乱真的“大片感”。须知,一部电影的开头5分钟,对于观众来说,就是能否被吸引的关键时刻。等到观众已经完全“上了钩”,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影片上的时候,便是精彩故事发力的时刻啦!

  最后的最后,插播一句,为了更深入了理解影片故事的原理,特意向“度娘”请教了关于平行空间、普朗克常量、薛定谔之猫等量子力学范畴的专业知识,痛苦地得出结论:“文科生真心伤不起啊!”——有空拿本霍金的《时间简史》来好好研究研究,说不定未来也能写一部畅游时空的好剧本!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