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影评剧评《127小时》影评:127小时的人生洗礼

《127小时》影评:127小时的人生洗礼

2013-07-27 23:36 来源:观后感 作者:www.guanhougan.net

《127小时》影评:127小时的人生洗礼

  坦白说我对Danny Boyle的上一部作品——《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并没有好的印象。俗话说爱屋及乌,那么是否憎屋及乌呢,反正A.R. Rahman为之谱写的曲子也不能引起我的共鸣。走进电影院,我除了对《127小时》有所期待以外,潜埋在心里是有那么一股“怨恨”的。然而一个半接近两小时之后,我带着无比激动和满足走出影院。

  《127小时》改编自一个真实的事件:探险家Aron Ralston被困在犹他州的峡谷,为了生存下来,他不得不考虑到所有能行的办法。就题材来说,观众也许顾虑的是长篇幅的单人戏会倍感枯燥。不过前有密闭在棺材里独戏的《活埋》亦能获得媒体称赞这种例子,只要处理得好,任何独角戏都能够精彩吸引人。况且,就这点上面,Danny和另一位编剧Simon Beaufoy(也为《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编剧)并没有放任置之;相反,他们倒是使出浑身解数来丰富这个故事。

  影片开头就让人不得掉以轻心。实际上,屏幕被等分为三屏、快速流畅的剪辑切换不仅使得每一屏信息量得到提升,整体画面的观赏性也是十足爆棚。于是“掉以轻心”这个词似乎得用“赏心悦目”来代替。如此令人愉悦的前三分钟顿时让我萌发一个念头:要是影片一部分剧情也这么拍摄那该多棒!在此也还想提一提这个多镜头处理的画面,当每一屏出现的场景不同,信息量也相应的在相同时间内增加到三倍,而诠释一个场景时,又能从多角度去观察,诚然这完完全全也不是什么新鲜的手法了,但是配合上到点到位的画面剪切,观赏影片的爽快度立马上了一个阶层。

  第二个注意到的是影片的画面。峡谷的黄色与天空的蓝色相衬在一起,镜头非常干净明快,像极了明信片上面的风景画;服装方面,Aron的衣着也尽量选择了红色,为的是给画面增添一份色彩。相信去过The Great Canyon的朋友大部分会觉得单调乏味,《127小时》更像是极力招揽游客过去旅游那般漂亮。

  有一点观众没有猜错,整个电影几乎是James Franco一个人撑了起来。他真实到令人惶恐的演技一定会为他赢得奥斯卡最佳男演员提名。Aron是一个不服输甚至有点自傲的美国青年。他不愿接母亲打来的电话,也不愿打电话过去,他甚至没有告诉任何人他要去哪里探险。这直接造成了他的右手被巨石卡住后,没人来解救他。Aron只能想各种方法脱离。当他开始发觉也许他只能孤独的死在这里,他开始审视自己的人生历程。他回想几天前遇到的两个女人和自己快乐的时光,他逐渐垂涎美味的食物,想念躺在冰里面的苏打,想念自己站在她们的派对外面;然后他开始思念自己的父母、妹妹;他开始出现幻觉;他怀念他的前女友,他脑海里感受着和她缠绵的余温;朋友们一个接一个出现在他的眼前。他渴望他所爱的所有人都聚集在一起,他看见一个孩子。他是如此渴望生命,他是多么想要活下去,他不能放弃,无论如何他也要活着离开这里。于是他想到了对自己实施一个手术。那满脸的痛苦和猩红的血搅合在一起,观众的心也随着James Franco的痛楚被揪的绞痛。

  《127小时》若是完美再现了这个过程,也算是能全身而退了。不过导演Danny继续往故事里加入一些画龙点睛的因素。例如他高超的将Aron的回忆、幻想以及梦都编织在一起,潜移默化的展示了由于缺少食物和水,Aron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变化。除此之外,导演的大男孩特质的独特视角如升降机将电影观赏性送到了一个高度。

  全片最令人不安的部分是Aron为自己“实施手术”的过程。已经有多起电影节或者提前场观众晕厥的记录了。当然我也是比较担心的。实际情况是出血量远不会是那种“血库狂飙”型的,但是晕血的人不建议观看。在不降低真实性的情况下,截肢的画面得益于犀利精湛的剪辑,将“破坏性”降到最低,但是也却有那么几个画面使得常人难以安宁,所幸时间并不长。话虽这么说,真实性还是不言而喻的。

  记得之前我那个念头吗?没想到影片最后部分成了现实。在A.R. Rahman的配乐烘托下,华丽的三镜头描写将生命的意义通过Aron Ralston放大到了极致。一种神圣的愉悦感油然而生,就像是每一个观众同样经历了127小时的人生洗礼,这也许才是《127小时》想要寄托的。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