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影评剧评《让子弹飞》影评:革命的狂欢

《让子弹飞》影评:革命的狂欢

2013-07-28 00:03 来源:观后感 作者:www.guanhougan.net

《让子弹飞》影评:革命的狂欢

  “辛亥是一个革命”,但《让子弹飞》却不是一部向辛亥革命百年献礼的影片。或许正因如此,寂寞高手姜文不可思议地凑一场贺岁档的热闹,比捱到2011年凑一场更宏大、壮观、普天同庆的政治贺岁档,更接近我们对姜文的“常识”。

  历史这东西充满了马克思说过但不总被提起的“偶然性”,革命的历史尤其如此。无论是以“吃着火锅、唱着歌”作为革命的开始,还是革命过程中爆出一段始乱终弃的故事,亦或是革命结束后谁要替谁娶谁,对于革命的演进、电影情节的推动,都没有本质上的意义。这就是姜文的电影叙事,一种类似于后现代审美的狂欢碎片的拼接、缠绕,折射出一种复杂的革命观,一种并不纯粹的历史观。

  张麻子说,“麻匪遇到土豪,这事本身不复杂。”复杂就复杂在了革命的伟大、高尚,哪一帮、哪一派都要占有它的道德优越性和舆论制高点。因此,置对手于死地还算不上真正的胜利,真正的胜利是置对手于不义,这样才拥有了革命对反革命的道德话语权,就像张麻子和黄四郎的斗法过程中,擦枪走火只是革命的身体层次,抹黑对手才是革命的道德境界,尤其影片临近结束时张、黄争取鹅城民众的荒诞场面,几乎是对我们过往神话般的历史判断的戏谑:“历史的主体”可以是人群,也可以是鹅群。

  把麻匪、土豪、骗子,解读为革命者,并非有意对流血牺牲的先贤的不敬,而是在严肃地探讨革命者的素质——麻匪的意志、土豪的决绝和骗子的智慧。革命这东西不是揣着理想和刀子,就能一蹴而就的浪漫故事,革命者与革命者、革命者与反革命者、革命者与民众?????的关系,错综复杂、千变万化。没有斗智斗勇斗狠的革命素质,怕是在“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革革革革命?????”(鲁迅语)的途中,便做了寓公或死鬼。所以,三巨头的联袂与其说展现的是革命队伍的复杂成分,倒不如说揭橥了革命者身上不同方面的素质、不同向度的人性、一种别样的“人的全面发展”。

  每一个姜文都有一个风情万种的女人,从《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宁静,到《鬼子来了》里的姜宏波,从《太阳照常升起》里的陈冲,再到《让子弹飞》里的刘嘉玲,延续着姜文电影里一贯的因素:困难时期里的欲望。夫人的存在虽然意味着革命困难时期的情欲,但却不再是关于情欲的意义阐释,如青春期情欲的意义、动乱时期情欲的意义、政治至上时期情欲的意义等。在夫人的身上,姜文表达的不是崔健那种“一个姑娘来到我的身边,就像一场革命把我的生活改变”的理想和虚无的中间状态,夫人的轻佻只是作为这场革命狂化的道具存在,在子弹飞的过程中,她和所有的狂化的碎片一样,充当着反思这场革命的无意义笑料的作用,而当子弹中的,一切结束。

  一切结束,还是那列火车,还是那群吊诡的拉火车的马,革命的过程无迹可寻,哪怕是荒诞、狂化的荒诞,剩下的只有革命后的孤独。所以,张麻子说,“让子弹飞一会”。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
  • 让子弹飞影评
  • 《让子弹飞》影评:就剩下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