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影评剧评《昆塔:盒子总动员》影评

《昆塔:盒子总动员》影评

2013-08-05 23:46 来源:观后感 作者:www.guanhougan.net

《昆塔:盒子总动员》影评

  在一片震撼身心的“轰隆”声中结束了《昆塔:盒子总动员》的观影,从放映厅走出来的时候,我有点怅然,虽然当时离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的本片导演兼编剧李炼只有五步远,但我还是在几个深呼吸之后决定离开——因为我想说的话太多。

  无论从哪方面看,《昆塔:盒子总动员》都极有可能取得票房上的成功,毕竟尽管我万般挑剔地多次在放映时取下眼镜,终究还是没有发现这部动画在画面上有任何偷工减料的地方,制作机构的诚意是实打实的,而且如果仅仅停留在表面,这部剧的故事也能让人看下去。光凭这两点,《昆塔:盒子总动员》极有可能重复《神秘世界历险记》当年的成绩(据官方报道,后者上映三天票房破千万,一个放映轮次四周累积票房超过两千万,被媒体评为“票房黑马”),甚至实现超越。然而我还是怅然,因为我忽然发现2012年针对《神秘世界历险记》的影评提到的问题几乎原封不动地出现在了一年后的这部动画电影上面。

  这几年的国产动画电影评论起来非常困难,尤其是在心里放着整个行业的时候。“画面精良、角色设计有亲和力、特效不错、构图很棒……已经与国际接轨”,看完电影我闭着眼睛也能写出这样的字而且可以摸着自己的良心,因为人家确实做到了,不得不服;但同时“故事不严密、逻辑混乱、缺乏节奏感、娱乐性差、角色之间沟通莫名其妙”又不时从脑子里冒出来:国产动画电影在视觉方面一步步拉近同好莱坞距离的同时,生生把一个影评人逼得左右为难,一夕白头。当年的《神秘世界历险记》是这样,今天的《昆塔:盒子总动员》也是这样,未来的某片还可能这样。进步是明显的,明显到亮瞎眼的程度,光吐槽连自己这关都过不去,然而在这些进步背后,深层次的问题接二连三地出现,又让人感觉不爽——就像一个领导手下有名员工工作成效显著给公司带来巨大利益,但同时手里关于他的小辫子隔三差五就会冒出来一根。一方面,领导还想看到他取得更大的成绩,另一方面担心他迟早有一天会给公司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人到底该现在放弃还是等出了问题再说,恐怕不同风格的领导会有不同的答案,没有标准。

  是的,没有标准,现在的国内影视市场常会出现让人大跌眼镜的事例,就像最近颇受争议的《小时代》,评论两边倒,票房两周破4亿,第二部很快就会上映,这种情况如果在国产动画电影中出现也一点不奇怪。由此看来,似乎不应该对一部画面不错的动画电影过分苛责,因为万一票房冲高,发出负面言论的人绝对是输家,倒不如不吝溢美之辞,跟众多光看画面就惊为天人纷纷说国产动画复兴就在今朝的媒体和观众站在一起,至少不会显得那么另类像个二百五,就算最后票房证明站错了队,也可以强调“我说的是画面又不是别的”、“国产动画做到这样不错了”来推脱,十分安全。

  但我仍然决意做那个傻瓜,因为个例毕竟是个例,无法复制。前无古人是可喜的突破,后无来者放在国产动画电影里就是“前景堪忧”。画面做的再好,内核有问题,不过是个空架子,风一吹就倒,这样的国产动画电影能真正走上复兴之路吗?是,画面、人物设计、特效、构图能做成这样已经足够干掉一大部分其它国内制作方的作品了,但是千万不要忘记,中国电影市场跟世界接轨的速度已经越来越快,君不见一年有多少大片同步上映,更何况还要跟人家争夺对硬件有要求的3D大屏幕。

  先来看看《昆塔:盒子总动员》的片名。《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汽车总动员》、《超人总动员》等片在国内票房席卷数亿人民币之后,国内的动画电影似乎迷上了“总动员”这个词,今年下半年,包括本片已经有两部作品毫不犹豫地奉行了拿来主义。《昆塔:盒子总动员》之前的那部就是《潜艇总动员3:彩虹宝藏》,该片是系列的第三部,可见这么做已经有段历史了。制片方在给电影起名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才会让他们做出这样的决定,我很好奇。看本片,”昆塔”这个词,根据电影情节指的其实是仙人掌,因为历史上有一位叫昆塔的英雄用生命找到它挽救了世界所以得名。对于没看过电影的人来说,这个词是全新的,看到不会产生任何联想——它有个同类就是《魁拔》,后者做的更绝,剧情里大量运用新词汇,什么“谐脉阵”、“纹耀”不一而足,听着就费劲。“总动员”这个词,在我看是大路货色,无实意。那么这么长的剧名里就只剩下“盒子”两个字,试问:看到“盒子”两个字你会激动吗?好在现在是读图时代,一张引人瞩目的海报能让人忘了苍白无比的片名,否则光这个片名就能让一部分乐意支持国产作品的观众望而却步。这个问题有点深,点到为止。

  《昆塔:盒子总动员》讲的是一个名叫“菠菜”的孩子,无意中感受到“画外音”的召唤,看到了远方的绿洲,踏上征程的故事。在今年的这部作品中,“菠菜”并没有找到长满昆塔的绿洲,看样子制片方打算做系列。那么问题就来了,是什么原因让“菠菜”能够克服重重困难走向终点,难道仅仅是画外音和证明自己看到了别人都看不到的绿洲?这个动力实在有些欠。制片方当然可以说,我们已经在片子里面说过“你想做英雄,可是你从来没有好好听过昆塔的故事”:1000多年前,花生星球空前大汗濒临灭绝,人们都失去了希望,只有一个巴拉布族的勇士昆塔决意去寻找拯救星球的希望。在这里要提醒一下,这毕竟是个故事,在影片中,并没有制造出花生星球再次遭受灭顶之灾的紧张感,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说我们现在需要一个救世主。相反,片中多次渲染“菠菜”无法接受人们对他是否真的看到绿洲的质疑,其中一段戏,“菠菜”甚至因此向他的小跟班“奶泡泡”疾言厉色。即使不考虑关于面子的部分而仅仅分析长老的话,也不能引出花生星球前途堪忧的结论,因为仙人掌只是英雄“昆塔”拯救世界的工具,旱情才是根源。影片开始只用长老惩罚菠菜的一句话轻轻带过旱情——我还是第二次听录音才发现的——只强调昆塔,是典型的主次不分。甚至在一开始,还有人在售卖昆塔汁买一送一,还在举行“昆塔盛典”,这种设定,就像是一个正在用纯净水洗车的人跟人说你看我们这里多缺水一样无法让人信服。

  影片源动力的问题,一般只有专业人士会格外关注,在娱乐至上的时代说这个实在没意思,而且在实践中也不一定会被普通观众注意到,那么接下来重要的就是逻辑了。逻辑通顺的电影对观众来说是一桌荤素颜色搭配合理的大餐,不要说吃,看着也非常舒服;而逻辑不顺的电影则会让观众如坐针毡。目前的国产动画电影,在讲故事方面普遍缺乏逻辑,《昆塔:盒子总动员》也不例外。例如便棒山的山寨王七大大,听到手下描述菠菜一行时用高射炮射出一个画着凤凰的卷轴,在得到肯定后以为他们触犯了凤凰,然后匆匆跑去迎接菠菜一行。他看到了长得跟卷轴里凤凰画像完全不同的机器鸵鸟,仍然认为它是凤凰——这里似乎可以用“此人没见过世面”解释过去,但等到画面深入七大大的城堡时一个疑问就出现了:这位七大大城里到处都是机械机关,他女儿嘎嘎甚至还有一台超时代的高能摩托,他怎么可能连神鸟凤凰和外在特征明显的机械鸵鸟都分辨不出来?更神奇的是当嘎嘎被绑走后,他忽然又准确地叫出了机械鸵鸟是“鸵鸟车”,并且有了修理它的能力,甚至还说出“它的系统彻底毁坏了,没有系统,它就是一堆废铁”这样的话。一个认识电脑主板的人甚至懂得其原理的人,可能在看到鼠标时吓得跳到床上大喊“老鼠,救命”吗?这个转变可以说相当无厘头——其实无厘头也是有逻辑的,因为观众不会感到突兀,而本片在这个部分,七大大非常严肃地这么做,只能让观众摸不着头脑。

  貌似逻辑也属于专业范畴,那么说说别的,比如说娱乐性。由于观众定位,绝大多数动画电影都是快乐的,即使中间可能会有眼泪,但总归会回到“快乐”上面。正因为如此,谈到动画电影,不需要那么复杂说娱乐性包含多少元素,只看它是否做到让观众快乐。这个看似简单的标准,实际上要求很高,对国内动画人来说尤为如此。快乐是要融入血液的,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它的土壤。由于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中国电影人很难真正让足够的快乐元素渗入电影——至少目前是这样——能做到的电影人一个巴掌都数得过来,可惜好像都不在动画圈。国内动画人只能模仿,尝试,像医生做解剖一样,理论联系实际——自己不具备那个“内核”,要真正做到是需要时间的。在欣赏《昆塔:盒子总动员》的过程中,我不断发现制片方精心植入的“快乐元素”,但是却没有能够笑出来。这句话看似有些矛盾,实际上就是我当时的状态。这里需要先肯定制片方的进步,因为可以看得出他们的用心,无论是昆塔汁喷射到人脸上形成胡子,还是奶泡泡带着一大堆食物去看因为闯祸被罚站的昆塔自己却先吃了起来,以及”美梦制造机”枕头都属于比较正常的娱乐元素植入,不像有些国产动画电影作品的“撞”(让角色碰撞或者把角色撞到什么地方)、“倒”(让角色倒地或者从高处狼狈滚下”、“丑”(做鬼脸或者让角色变得很丑)手段。元素是正常了,但手法却还有很大欠缺,就像一个厨师坚持用上好的食材——这么做是不错,足够称得上“业界良心”——摆盘也不错,唯独烹饪手法一般,做出来的东西能吃好看但是口味和嚼劲达不到上乘,放在一般餐厅里算好菜,在五星级饭店却只会被丢到垃圾桶。看到这种情况,我不能说是影片不够娱乐,只能说制作影片的人不够娱乐,因为总感觉差那么一点点。就拿前面举到的两个例子打个比方。记得当时昆塔汁是喷到了两个人脸上,那么首先应该让他们表现出“我今天真倒霉”,然后才由同伴发现“老兄你长了胡子”,然后两人互相指着对方笑。奶泡泡的贪吃还可以更夸张,他来到菠菜罚站的地方,一本正经介绍给他带来的食品时可以忽然把头扎到背包里让菠菜拉着脚都拉不出,拉出来的时候嘴巴被食物撑得鼓鼓的。奶泡泡拿出美梦制造机向菠菜介绍,自己却很快睡着可以处理得更加干脆一点,比如说他的眼皮立刻开始打架,然后一跤摔倒,再接上一个快速的由白天变成黑夜的过程,是不是会更好?

  让快乐元素起到最大的力量,说白了其实还是一个节奏的问题——当然还有想象力,但是讨论现在的国产动画电影还不能提高到这个高度。《昆塔:盒子总动员》的节奏在我看是存在问题的。无论是试图让观众发笑还是讲故事,制片方都讲得很用力,而要实现真正的效果恰恰需要张弛有度,光用力是不行的。就像用手挠一个人的脚心,用力恰当会让他笑个不停,但如果用力很猛,则不但不会笑反而会有刺痛感甚至受伤。其实遭受影响的不光是娱乐性,还有故事。本片中不断出现一个故事没讲完就马上开始下一个故事的问题,没有给观众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一部针对低龄观众的上佳动画电影是不需要观众思考的,达不到这个标准求其次就需要给观众利用逻辑补全故事没讲到的部分的时间,否则观众的体验就会非常差。同样因为过分用劲,影片里的细节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例如菠菜在树上捉虫子,听到了一个声音,告诉他关于远方绿洲的事情——那个声音来自曾经的英雄昆塔——这个颇具“神迹”感的片段中,无论音效还是画面都不能向观众传达一种神圣感,而仅仅会被视作“画外音”。再比如,昆塔伤愈后见人就说自己看到的神迹,但是除了死党奶泡泡几乎没有人听他的,这个过程也处理的非常平淡。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种问题没有严重到让观众中途退席的程度。

  整个观影过程中最让我感到不舒服的是影片的音效,由于制片方太过用力地讲故事,导致整部电影充斥着刺耳的金属摩擦声和追逐的隆隆声,在影院的标准音量下,这个声音严重刺激着我的耳膜,到最后我不得不把扶着3D眼镜的双手移到耳朵上,让鼻梁独自承受两副眼镜的重量。不独是我有这样的感觉,因为我旁边的一个小朋友就多次在影片刺激情节稍事结束后跟她妈妈说“终于安静了”。根据生理学,成人耳膜的敏感度一般要比小孩的差,本片有些段落的音效连我都无法忍受,可想而知小朋友的耳膜会经受多大的考验。

  当菠菜唱起“我是一只来自北方的狼”时,我迅速明白身兼编剧导演二职的李炼其实是在圆梦,否则他一定会按照市场规律选择一首小朋友听过的歌甚至创作一首。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只有导演把自己的梦想放到作品里面,作品才会有灵魂;但同时也可能是一件坏事,因为导演个人的喜好很可能蒙蔽他的双眼,让他看不到正确的道路。本来菠菜宣扬自己的发现时应该完全由他唱出的歌谣却突兀地加入了一个成年人的声音变成二重唱,歌词加入了“梦想”等内容,变成了主题歌一样的东西。实际上在这个段落中,菠菜只讲自己的故事才会符合情节。那个成年人的声音,就是导演意识的投射,他想要告诉菠菜“不可能是不可能的事”。由此我能体会到导演乃至制片方所有工作人员的良苦用心,在他们眼里,国产动画应该跟充斥国内市场的好莱坞动画一样,一方面给孩子们带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在走出影院的时候能够学到些什么,如果在这中间能够加上一些快乐,那就堪称完美。虽然《昆塔:盒子总动员》有很多不足,但它上面凝聚的诚意几百倍于把名字换成《火焰山历险记》重新放映来欺骗观众的《红孩儿大话火焰山》——当年被业界称赞的动画片居然堕落如此,怎不令人唏嘘?既然是痼疾,要康复就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态度是关键。从用劲讲故事到娓娓道来,虽然比画面质量的提高困难,但也并非不可完成。

  我不会像一些喜欢大惊小怪的人那样把过高的美誉放在《昆塔:盒子总动员》身上,因为除了画面和震耳欲聋的音效外我没有记住太多东西,甚至连角色,也只有很萌的奶泡泡有点印象,但我可以说这部动画电影绝对有资格傲立在今年的国产动画之林,乃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成为行业在画面品质上的标杆。而对于观众,我要说的话很简单,那就是请不要因为国产动画电影过去的不良表现就对它们望而却步,只有靠近,才能了解,才能爱。怅然是不会一下消解的,但“痛并快乐着”,本身也很有意思,难道不是吗?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
  • 动画电影《昆塔:盒子总动员》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