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影评剧评《记忆碎片》影评:悬影重重疑息叠叠

《记忆碎片》影评:悬影重重疑息叠叠

2013-09-06 17:04 来源:观后感 作者:www.guanhougan.net

《记忆碎片》影评:悬影重重疑息叠叠

  悬疑,是指一件充满悬念、且无法看清真相的事物所导致人有一种怀疑和不理解的心态。而因为大众对于这种心态的不自觉的好奇心理,电影史上诞生了一种新的影片类型——悬疑片。从它诞生之日起至今,悬疑片已在浩如烟海的光影世界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这部《记忆碎片》在诸多悬疑片中更是当属翘楚!

  本片讲述了患有短期失忆症的男主人公LENORDO看似为被奸杀的妻子报仇实则是在逃避自我,不愿面对自己误杀妻子的事实而将罪责推脱在一个代号为JOHN·G的人身上并为此不断寻找牺牲品而自我满足的故事。这样一段叙事情节简单,逻辑思维清晰的故事,却在导演诺兰的掌控之下,最终变成了一部曲折离奇,错综复杂,凌乱且充满未知元素的悬疑经典。诺兰对于悬疑片的理解,就是用最简单的故事拍出最悬疑的作品。而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在除故事情节以外的其他方面下足工夫。很显然,诺兰在本片中做到了。而这个理念,无论是在此之前他的处女作《追随》中,亦或是在他之后的作品诸如《致命魔术》里,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开场

  从影片开场的第一个片段就着实可以看出导演与众不同的拍摄理念与叙事技巧:主人公LENORDO拿着手中的照片不停地甩,照片也随之变得越来越模糊。而随着故事的展开,相片回到了主人公的立拍得相机中,地上的血在倒流,子弹飞回了手枪中,丢掉的手枪也回到了主人公的手中,被打死的TEDDY居然满血复活了...这时观众才恍然大悟,原来影片的开场是倒着来叙述的!这短短的几分钟展示出了诺兰对于叙事以及主题暗示上独特的创造性!倒着叙述的故事以及逐渐模糊的相片在一定程度上地暗示了主人公记忆方面存在的问题:经常会错乱的记忆以及对于记忆的模糊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失忆。而这样独特的叙事方式也打破了观众传统的正叙式的观影模式,在给观众留下疑问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好奇心(为什么要杀死TEDDY),从而也就能更好引领观众走进下面的故事了。这样的开头,不可谓不妙!

 

  2.文字

  主人公作为一个患有失忆症的病人,不相信自己的记忆,正如他在影片中所说的一样:相信事实,记忆误人。所以,他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记住人或物——文字。他通过给人或物拍照并在背后写下描述性的文字,或是将文字线索以纹身的形式保留下来进行记忆。在此时,恐怕所有的观众都会认可主人公的这一行为,因为在多数人眼中,文字.照片这样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确实要比自己的记忆要可靠。可恰恰是这样的传统理念,却让观众一步步走入导演的陷阱之中。怀着与主人公同样理念的观众,在随后的剧情发展中会发现不知不觉中产生了许多的矛盾,这让他们犹豫,迷茫,不知该相信记忆里确实发生过的事情,还是相信主人公记录下的文字。观众试图化解矛盾的好奇心使得影片产生了极大的悬念,而随着影片最终谜底的揭开,观众才如醍醐灌顶一般。原来,再可靠不过的文字,其实也是凭着记忆写下来的,而当自身选择性的去记忆一些事情时,写下的东西也便是不真实的,主人公也正是利用文字的形式来自我欺骗,甚至是自我逃避,从而彻底颠覆了其前半段在观众心中的正面形象。而导演也正是利用观众这一再正常不过的理念,制造出了影片中最大的悬念。诺兰的创新思维,可见一斑!

 

  3.配角

  如果说影片中人物部分里能给观众带来大部分悬疑感的是主角LENORDO因失忆症而为他所赋予的不安,迷茫的精神状态导致他在片中的行为使人困惑,疑虑的话,那么剩下的那部分悬疑感就由两位出色的配角来负责营造了!

  影片的前半段他们都对主人公表现出了足够的关心,可却遭到了主人公不同的对待(一个关怀同情,一个被残忍杀害),在此阶段观众对于善恶的判断明显的偏向于NATALIE一方,但这之中的种种疑点却还是不禁为部分思维严谨的观众造成了困惑,但还不够强烈(或许因为文字的缘故)。自此,悬疑开始逐步升级。而随着情节的发展,两位配角也通过精湛的表演互相发生了反转:TEDDY一如既往的关心着主人公,而NATALIE却暴露出她企图利用主人公来达到自己目的的虚伪一面,观众的疑虑也随着剧情的走向更加地困惑,记录下的文字与发生的事实相矛盾,谁善谁恶,到底该如何判断?这就从客观上增强了影片的悬疑感,观众的困惑也越来越强烈,此时观众对于善恶的判断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倾斜。正当大家以为TEDDY是无辜的被害者时,影片的最后一部分却交代给了观众更复杂的信息,影片的悬疑感也在此阶段达到了高潮:TEDDY在利用主人公做一些违法的勾当企图从中得利,而NATALIE之所以利用主人公的原因是因为主人公是她的杀夫凶手。当最终谜底揭晓时,观众在此之前所积累的困惑感得到了最痛快的宣泄,对于角色善恶所带给观众的悬疑感也如同影片的进度一般在达到高潮之时迅速落幕。

  一方面通过配角们的精彩表演为全片营造的悬疑气氛带给观众如过山车般刺激的心理体验,使得影片中的悬疑感仿佛无处不在;而另一方面留给观众的却是更复杂的思考:当复杂多面的人性呈现在了观众面前时,相信观众心中关于善恶判断的天平最终会取得一个平衡。一个人的善恶,不是可以轻易作出判断的!我相信这也是导演想要展现给观众的一方面。寓教于层层悬疑之中,导演真可谓用心良苦!

 

  4.叙事手法

  其实在看过电影之后,观众就会发现,影片的开场恰恰正是最终的结局,而影片的结尾,却正应该是传统影片叙事中的开场。影片的结局,早在短短的几分钟开场里,就已经交代了。而导演在接下来一百多分钟的时间里,阐述的则是发生这样一出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主人公如碎片一般的记忆给他和他所谓的朋友或者说是给这个社会所造成的影响。正是这种一反常态的叙事方法使得观众在影片开始阶段就很难适应,进而产生极大的困惑感,从主观上就增加了影片的悬疑程度,这样的表达方式也着实令人惊异。而导演带给大家的惊喜,还不止于此。

  诺兰在影片中通过彩色和黑白两种画面的交替、顺叙和倒叙两种叙事手法的穿插演绎出具有悬念的故事情节。影片中出现的黑白画面十分重要,黑白画面中所展现的基本都是主人公独处时的状态,无论是从开始的独白还是在电话里的言谈。黑白的画面象征着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混乱与迷茫,主人公独处的状态则表现出了他介于失忆与清醒之间迷茫困惑,不安却又坚定的状态,与彩色画面的穿插演绎也增强了观众在观看影片时所受到的视觉冲击,使得影片更加充满悬念。而片中顺叙与倒叙的穿插则不断地改变着观众脑海中的思维模式,加大了观众在内容理解上的难度,无形中增加了该片的悬疑性,这样的叙事技巧在此之前可以说是颇为罕见的。

  影片中两条故事线泾渭分明,一条以彩色画面倒叙,另一条以黑白画面顺叙,全片由46个片段组成,彩色画面与黑白画面各占一半,每隔几分钟穿插一次,直至片尾将所有片断天衣无缝地连接起来推出真相。导演在影片中打破了电影剪辑手法中传统的连贯性剪辑的模式,而是通过跳接将整部影片剪成了多个小的片段后穿插演绎,通过这种新颖的剪辑手法,使得整部影片在叙事上具有了一种莫名的迷失感,而这种贯穿全片的迷失感一方面可以直观的再现了男主人公失忆的精神状态;一方面又表现出了导演独特的叙事风格,增加了影片的悬疑性,使得观众直到影片的最后一刻才如梦初醒。这般出色而又创新的叙事,剪辑手法,着实让人叹服!

  诺兰通过将影片开头极具风格化的表现形式,片中众角色出色的表演,模糊大家判断能力的诸多道具(文字,相片),极具革新意义的叙事,剪辑手法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了不同于过往所有悬疑片的新的悬疑模式。导演赋予了新时代悬疑片新的内涵,新的表现形式,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新千年悬疑片革命浪潮中的领军人物。而《记忆碎片》作为诺兰式悬疑风格的成熟之作,其历史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

  其实,这部电影还有一个片名叫做《失忆》,可纵观全片来看,主人公脑海中的记忆就不是完整的,仿佛碎片一般凌乱,残缺。此外,整部影片也是由一个个片段组合而成,每个片段都是一段记忆,每个片段就像是碎片一样穿插在全片当中,如碎片般凌乱的记忆更会加深影片所带给观众的悬疑感。所以《记忆碎片》这个片名就远胜过《失忆》了!

  在不同的时代,大众对于悬疑片的品味也在发生着变化,这也决定了悬疑片在不同时代的不同表现形式。从最为大众熟知的弗洛伊德式的希区柯克悬疑,发展到上世纪8,90年代大卫·林奇不知所谓般的恐怖式悬疑,再到如今在叙事技巧上推陈出新的克里斯托弗·诺兰式悬疑。而这其中,个人最爱的还是克里斯托弗·诺兰,而在他诸多悬疑经典之中,又唯独钟爱《记忆碎片》!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