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影评剧评《海的故事》观后感:传统文化的坚实与沉重

《海的故事》观后感:传统文化的坚实与沉重

2013-09-27 14:57 来源:观后感 作者:www.guanhougan.net

《海的故事》观后感:传统文化的坚实与沉重

  其实,这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民族传统生活方式的真实刻画,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传统文化的善良与卑怯,人性与固执,真诚与僵化……就如任何一种文化一样,它有其崇高的一面,也有其愚昧的部分。肖风导演、程爱玲编剧的《海的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试图以一种纯静到自然的方式来解读传统文化的各个层面,就如在雕琢一件艺术品,唯恐破坏了它的自然美感。

  故事中的小鸥其实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另类存在,由于自小的哑症使她处在众人的宽容中,这种宽容与怜爱使她身上有更多的自然人性而少了传统道德思想的束缚。由于不会说话,哥嫂的格外怜爱与宠腻使她可以不用过多的参与生活的劳作而得以在海滩上任性发挥自己的自由天性,她不用过多地作渔家妇女的那些日常的劳作,每天的工作就是放羊、敲钟以及带着年幼的侄子玩耍,这使得她不用理会太多的世俗道德而生活在自己内心编织的小世界里。

  电影设置小鸥是哑巴其实是很有深意的,因为语言能力的丧失,使她无法像正常人那样跟村中的妇女交流,因而也就少了很多传统文化的束缚与浸染,这对于她保持自己的自然天性是非常重要的,远离人群使她多了一份道家的飘逸气而少了些儒家的现实性。

  而包括小鸥的哥哥嫂子及未来的婆婆等则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他们生活在那种流传了上千年的世界里,有时候你没法说这类人好或者坏,因为文化已经超出了善恶的范畴,他们只是用他们的信念生活者,如此而已。在他们的世界里,爱情的位置远没有信义重要,或者说,这里没有爱情,只有生活,实在到贫乏的生活,而生活就是男人与女人一起住,一起吃,一起下海,一起生孩子,孩子是生命的延续,生活就是活着,从这一头到那一头,直到生命的尽头。对于他人,是一种责任,一种关切,一种承诺。

  所以哥嫂尽管极度宠爱小鸥,可是听到小鸥跟小裁缝相爱而想毁掉与小秋的婚事之后却非常生气。这生气并不是因为收了对方的彩礼,尽管哥哥出海受伤需要钱治病可他们却没想要小鸥婆婆送来的礼钱。他们生气是因为在他们的思想观念里,婚前跟别人好上是不道德的,不容于他们的生活世界,而这种不容对小鸥今后的生活是相当不利的,当然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名声。

  其实,好多时候有些爱真的是一种负担,因为它会以爱你的名义来规划你的人生,而不问这种爱是不是你需要的。正是因为这种爱来自至亲才让你无法拒绝,而正是这种过分的关怀与爱才让你无法不心痛,传统文化在展示自己的亲情默默的一面时,也给被爱者带上了一副沉重的爱的枷锁。

  这部电影里几乎没有多余的人物,侄子多渔这个角色也有其特殊的含义。多余是个还没上学的孩子,古怪精灵却又心无杂质,童言无忌。其实在剧中他是小鸥语言能力的一个补充,替小鸥说出好多心里话,既为小鸥与小裁缝交流提供了方便,也是小鸥与小裁缝的爱情中介。而且,多渔心中还远为被父母的生活理念所同化,他只是以孩童的天真自然来看待这个世界,因而与姑姑那种自然的生活方式有一种天然的契合,可以说,他是小鸥身上那种自然气质的延伸。

  故事中海的对面即使现代生活的象征,一道海水隔开了传统与现代的界限。到了城里的小秋适应了现代的生活于是领回了一个城里的媳妇,而最后终于走到海的对象的小鸥跟小裁缝也意味着离开了这种传统文化的束缚,从而开始了现代的爱情生活。

  《海的故事》是一曲传统文化变迁的牧歌,它小心地记录了传统走向现代的进程,尽管这歌里有有希望有向往有热烈有光明,但也有一种不绝于耳的不舍与眷恋。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