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影评剧评《近距离击杀》影评:谁的谎言是可信的

《近距离击杀》影评:谁的谎言是可信的

2014-05-09 10:43 来源:观后感 作者:www.guanhougan.net

《近距离击杀》影评:谁的谎言是可信的

  文/满囤儿

  由于带有稍许的主旋律色彩,所以《近距离击杀》和传统的国外的悬疑侦破片有很多不同之处。人家的片子观众和侦探要做的,是找出各个证人证言中的破绽,从而寻得突破口,击碎谎言,揪出真相。而在《近距离击杀》中,真相并不一定是最终目的。我们要做的也不是把嫌疑人的证言击碎,而是要去感受这些回忆,体悟这些揭露与维护。哪怕他们的话语中夹杂着诸多的谎言,但是我们最终会发现,他们中的很多谎言,都是可信的。

  战争之残酷,就在于它可以颠倒一些人之常情。他可以让好的变成坏的,同时也可以让坏的变成好的。杀人者不一定是凶手,救人者不一定是菩萨。做心甘情愿的事,变得如此艰难。每个人的每一个举动,都牵涉着很多兄弟的姓名。谁都不敢擅自作出哪怕一个小小的决定。《近距离击杀》中的“嫌疑犯”四人组王树、宋伟、杨双喜、骆宵,都是从战争中走出来的幸存者,都是鬼门关的常客,都是看透了生死和颠倒的人。他们的逻辑,似乎是战后青年们难以理解的。

  于是战后愣头青孙田才会“不识时务”地抓着一个疑点不放。他以不颠倒的常情,去揣测颠倒的战火。他的错,错得太远。他看似咄咄逼人地审问着四人组,却每每被他们反过来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的课程。此时他才会发现,即便是这些人说出的谎话,都掷地有声,难以辩驳。这在悬疑片类型中,都是一个例外。

  每次四人组中的人反客为主的时候,影片都会使用近景甚至特写中的突然入画,外加一个惊悚片常用的高分贝音效,让气氛骤然紧张。观众会发现,马德瑞的头盖骨上那两个弹孔并不重要。他是如何被近距离射杀而非记录中的死于鬼子流弹也不重要。因为有些谎言比真相更可信、更需要相信、更值得相信。

  在悬疑侦破题材影片中,很少见到侦探处于《近距离击杀》中这样的弱势地位。导演孙铁要求董勇、刘继勋、张烜赫、李思博四个演员在受审的时候,表演上要爆发力十足,要有癫狂的劲儿,更要有历史的真实感。于是我们看到,这电影其实是用四个“嫌疑犯”的主动陈述,来为一个真相进行谎言拼图。侦探角色只不过是一个穿针引线的而已。巫刚饰演的马德瑞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真相,而更像是一个四人合力拼图的主体。四人的拼图,不是为了拼出真相,而是为了让观众感受到谎言的可信。这种怪异的侦破,基于我国独有的英雄情怀。

  作为一部战争悬疑片,《近距离击杀》的战争场面并不多,但是打造得极为用心。一场渡河战,一场丛林突围战。规模虽小却异常惨烈。影片刚刚开始,身边的业内嘉宾就感慨:爆点真多,很猛啊!正是有了短却惨烈的渡河战役,才让接下来异于常态的侦破有了立脚点。《近距离击杀》告诉我们,在极端环境下,谎言都能是可信的。这才是最残酷、最触动人心的真相。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
  • 《近距离击杀》影评(三)
  • 《近距离击杀》影评:人性真实的罗生门化
  • 《近距离击杀》影评(二)
  • 《近距离击杀》影评(一)
  • 《近距离击杀》影评
  • 《近距离击杀》影评:人性让谎言如此凄美
  • 《近距离击杀》影评:烽火狼烟罗生门
  • 《近距离击杀》影评:真相比谎言更残忍
  • 《近距离击杀》影评:近距离也难辨人心
  • 《近距离击杀》影评:首部抗战悬疑推理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