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电影观后感

《爱在暹罗》观后感

2013-07-17 13:23 来源:观后感 作者:www.guanhougan.net

《爱在暹罗》观后感

  感性篇:你是唯一且今生无憾

  从来没有这么慌张,虽然过去那么多孤独、寂寞和无奈;这么多甜蜜和牵挂,却并非家人和女性所给;这份爱那么年轻和单纯,甚至他们都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MEW和TONG相识于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年纪,彼此分离几年,因为歌声而再相聚,从此一往情深上演一出再度匆匆的爱情。

  那确实是美少年之恋爱,永远别忘记,那么勇敢的少年,眉飞色舞顾盼生辉,好似沐浴在春风里,最是MEW那一撇嘴的动嘴,简直是我见犹怜,怨不得TONG不再对女友有感觉,电影应该安排她去见见MEW,相信他会发出东晋大将军恒温妻子刁蛮公主的喟叹。《暹罗之恋》是一部泰国电影,却讲基督教家庭和青年乐队中两个少年同性爱的故事。即便在佛国,都可以拍摄这个主题的电影,并且狂飙似的收获那么多电影大奖,值得欣慰。当然电影并非故事梗概那么呆板,有着轻盈的希望、温馨的情感、似水流年的喟叹和爱别离却永世铭记的忧伤。暹是阳光初现的意思,爱在那一时刻,只要拥有便是恒久。MEW的爱情从不后悔,在他心头的感觉,再三得到确认。假设可能,他会邀请TONG远走高飞。打开心扉,解不了、戒不了,解不开,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情到深处不再追问时间的长短,顺其自然就是最好的答案,爱和希望相伴相随。

  这是专为你而作的情歌,你会明白其中的含义。MEW创作的情歌,如月在云中穿行,洒在大地上都是婉约而真挚的影子。明月千里寄相思,明月几时有,就在把酒那一刻。看着你是此生最美好的承诺,抱着你的肩膀你的声息如此亲近,不一定非得有肉体关系,心已动情已远。《春光乍泄》、《蓝宇》、《断背山》,东方导演镜头下的男孩都是那么的精致、华美,绝无瑕疵的身体、美轮美奂的笑容,也许如此选择是为了观众更容易接受。

  那一声世俗的叹息,随风而起的挂念,他们的世界却犹如没有航线的大海。因为数千年来的异性恋主导地位,导致了某种不公平的视角。但在事实上,无论再强大的国家机器和思想控制,也消除不了非异性爱的存在,归根结蒂,同性爱是少数人的自然现象,与染色体和大脑结构等先天因素有关,也与他们具体的成长环境有关,MEW的孤儿身份,对于往事的回忆,深刻影响着他;TONG的特殊家庭,姐姐失踪父亲酗酒——残缺的家庭,爱的缺失或压抑,都可能导致性和爱的扭曲。那么就要认可其存在,歧视、非议、打压只要制造新的问题。《爱在暹罗》中的两个少年,一个来自基督教信仰的家庭,一个来自佛教信仰家庭,显然宗教并不能决定性取向。对爱情有着美好想像的阿萤,无论怎样追求他们,都未能使得他们有所改变。

  在英美的俚语中,将同性恋者形容是“躲在衣柜中”(in the closet),真可谓是对同性恋者处境的传神比喻,打破那衣柜/茧,便是他/她首当其冲的要求。笔者不是提倡每个个体的性取向的改变和尝试,只是想说明每个个体忠实于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即可(不等于跟着感觉走),感情的事情是一对一的,社会再大也没有权力侵入私人领域。每个人自己的选择,没有什么可耻,也没有什么光荣,爱人是无罪的,无论对象是同性还是异性。如果说光荣,便是你对自己和伴侣的忠诚,同样可耻也是如此,忠诚于自我无可争议,但是强迫他人便是错误(笔者曾经受到过暗示,暗示你给他明确的回答也就可以了,但是人直接、简单的追问,就很不恰当)。同性爱的概念外延清晰,内涵独特;作为一种亚文化有着其独特的游离于主流文化的特征;同作为一个亚文化群体,具有独特的行为规范和方式,但是相对于西方欧美人的自由度,东方人为家庭的重负更加严重,TONG的妈妈就分别对TONG和MEW讲述了责任,延续家庭的义务。电影用极大的篇幅来说明TONG的家庭,TONG几乎是别无选择的回到妈妈为他指定的人生轨道上去。

  理性篇:同性爱也是一种天然

  同性爱究竟是不是一种幻想的情感,其实并无科学、伦理的定案,只有世俗的眼光和具体个案的体验,雅克·拉康说“在通常意义上,欲望对象即是一种事实上作为欲望支撑的异想,或是一种具有诱惑性的魅力”,MEW和TONG的相互吸引,犹如贾宝玉和秦钟等人,在相当程度上是青春、清纯、欲望和脾性的吸引,近似于万有引力。

  自从夏娃诱惑了亚当,人间就开始了崭新的时代。有文字以来,男与女便成了一根绳子上的两只蚂蚱,他们以神圣和魔鬼的名义结成了同盟。在太长的时间里,人类的爱情只被允许发生在男女之间,这是一个顽固的传统,或者说是人类社会的定理。在欧美国家,因为宗教教义的严苛,在漫长的中世纪直到近代,同性爱都是不被允许的,直到现代社会的来临,尤其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之后,随着科学与理性进一步的发展,社会越发宽容地认可一些事实,原来爱情一样可以在男男之间、女女之间发生、存在和发展,他们/她们并不是异端,他们/她们的选择也不纯粹是对异性的排斥或恶意想像之后的结果,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都可以不遵守男女之间爱与性的传统规则,于是乎性爱分为四种:男女、男男、女女,以及双性恋。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家庭是第一位的组成单位,因此异性爱是绝对的主体,每个人都有其父母,当然包括Gay和Lesbian。因此,后三种状态的爱情永远将是处于弱势,我无意鼓励每个人去刻意改变自己和别人,只是本着客观的角度去陈述自己的看法。但相对而言,东方世界对于同性爱更加宽容,特别是在古代社会,东亚范围内的同性爱行为作为对异性恋的补充,曾经长期的存在。只是在近现代社会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批判。但是在当代社会中,又大有回潮。

  这个世界,客观上存在着异性恋霸权,如是导致着对于同性爱认同的粗野忽视。同性爱是自然的产物,有科学可作验证,笔者并非专业人士在此略过。如今,对于同性爱,男被称为Gay,女则是Lesbian,我不想用汉字来表述这两个概念。按照一般的模糊统计和抽样分析,Gay和Lesbian的比例只占据人群的一部分,比例小不代表不存在或是异端。著名性学和社会学学者李银河女士在其所著之《同性恋亚文化》一书中指出:“同性恋现象是在人类历史上,在各个文化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基本行为模式,无论是在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还是在茹毛饮血的原始部落;无论是在今天,还是在远古时代。”然而直到目前,方才有一个较为宽松的语境出现。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
  • 电影《爱在暹罗》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