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电影观后感

《白鹿原》观后感

2012-09-21 15:58 来源:观后感 作者:www.guanhougan.net

  《白鹿原》观后感

  书是大一还是大二的时候看的。

  那会儿刚看完王安忆的《长恨歌》,整个人的身心都沉浸在老上海的小资情调里,沉浸在深巷美人里,沉浸在华美的旗袍里。总而言之,是各种华美的词句里。然后啊,忽然一转就到了《白鹿原》,陕西黄土高原的粗犷粗鄙,开篇200页真是把我魂都给震住了。

  一直到现在也记得当时的那种感觉,当时脑子里就一直在想: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水平相差好大啊。为毛这本搞得像地摊文学似的。为毛啊为毛啊。

  看过《白鹿原》的兄弟姐妹们不要笑话我啊,当时开篇两百页真的是这么想的,因为文风和《长恨歌》差距太大了。要不是老师强力推荐,列为必读书目,考试一定会考,估计我是肯定不会继续往下看的。

  但是,(但是之后的内容,大家都猜到了),我很庆幸自己看完了这本书,没有错过一本佳作。《白鹿原》和《长恨歌》确实有差距,前者的胸怀远超后者,从白鹿原这个小地方里白鹿两家的几世纠缠反映出了一个民族的跌宕起伏。而《长恨歌》却不免让人觉得视线始终没超出过王琦瑶的哀婉自伤。

  虽然当时《白鹿原》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不过因为后来始终没回去重温,所以六七年下来,剧情很多也遗忘得差不多了。等到今年听说《白鹿原》电影公映的时候,对原著的好感印象是我去看剧的最大动力。

  电影的画面很美,印象最深刻的是黑娃去郭举人家当长工时,那些嘶哑着喉咙唱的华阴老腔(百度了才知道还上过“我要上春晚”)。整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个了。相比华阴老腔那优雅的唱词,田小娥的情欲戏真是拙劣啊,完全引不起人去看的兴趣。有时候,真的很难理解,如今这个年头还老抱着床戏各种炒作的制作方。这能有什么意义啊?!08年之后连真人版艳照,如果不是掺杂其他话题因素,都很难引起轰动了,现在又不是80年代。

  回转正题,继续说《白鹿原》,无论如何都不能理解为什么电影的主线会变成田小娥啊。虽然看书已经过去很久了,不过印象中主线怎么也应该是白嘉轩和鹿子霖的“相爱相杀”吧。或者是黑娃、鹿家老大、老二、白家小妹在时代洪流中的辗转挣扎吧。主线变成田小娥之后,顿时感觉故事的档次都不一样了。

  很好的原著,糟糕的呈现。

  今天还在天涯看到了一个为王全安导演叫好,声称已超越张艺谋的帖子。然后下面还一堆吹捧,水军得不要太明显。真想奉劝制作方,不要自爆其短了。是,老谋子也出过很多雷片,但是,同性质的名著改编,《活着》绝对甩电影《白鹿原》n条街。

  今天在微博上也看到不少人把《白鹿原》的问题归咎为广电剪刀手,说实话,还真不觉得以目前的水平呈现,不遭遇剪刀手,能改善多少呢。电影大环境下,每个片子都要在广电走一遭的,怎么人家出来的能看呢?

  最后,希望白鹿原能有被改编为电视剧的机会。这是一个鸿篇巨制,可能电视剧的长度更适合它?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
  • 电影《白鹿原》观后感2
  • 《白鹿原》观后感(一)
  • 《白鹿原》观后感(四)
  • 电影白鹿原观后感(三)
  • 电影白鹿原观后感(二)
  • 电影白鹿原观后感(一)
  • 白鹿原观后感(二)
  • 电影 白鹿原观后感
  • 电影白鹿原观后感
  • 白鹿原 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