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读后感《边过日子边教育》读后感

《边过日子边教育》读后感

2013-08-26 22:21 来源:观后感 作者:www.guanhougan.net

《边过日子边教育》读后感

  女儿给我买了一本书,书名是《边过日子边教育》。作者本身就是教师出身,精通教育理论,同时也是一名13岁女孩的妈妈。看她的书,就象是看自己一样,一边看一边检阅自己和女儿,自己和家长的生活。“作业签字”这一章,我深有感触。平时我们老师把作业通过校训通、家校本传达给家长,让家长知晓孩子每天的作业是什么,以便他们在家督促孩子学习。针对这个事情,班里的家长态度有以下几个:

  1、支持型。

  这些家长对待签字很认真,很慎重,每天家长签字,家长留言都很负责,几乎不落下一次。这些家长是老师工作坚定的支持者,他们认为,老师布置的,家长就要坚定执行,这是对老师的认可,也是对孩子的负责。

  2、马虎型。

  这些家长因为自身原因,签字时很马虎。有几天签,有几天不签。孩子的作业做过了,还是做错了,一概不管,他只管签他的名,应付老师的检查。

  3、不管型。

  这些家长不管孩子的作业签字与否,他们认为签字代表了家长的责任,而作业完成是孩子的责任,不能把孩子的责任转嫁到家长身上,为此,他们不管孩子作业完成与否,一概不管。所以这样的孩子,体现在能力上出现了极端,有的孩子独立性锻炼了出来,而有的孩子则越来越差。

  我女儿是一年级的家长,站在家长的角度上,我觉得签字的确给家长增加了负担。有的时候自己工作忙碌,忘记签字,第二天,一个问号,怪不好意思的;有的时候签了字,结果发现孩子作业有一项没有完成,怪内疚的;所以,别看小小的签字,对家长而言,担子可不轻。

  针对签字引出的问题,我觉得我们老师是否可以这样做,如果孩子的作业能认真独立完成,我们可以对家长不做要求;如果孩子的作业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那我们和家长要保持联系,家校合力,一起为孩子的未来努力;如果家长还是不配合,坚持自己的观点,我们还是要允许个体差异,允许家长保留自己的教育理念。

  所以,《边过日子边看书》,小小的一个内容就引起了我以上的思考。《边过日子边教育》一书提到“选不选上都进步”,作为孩子们来说,选队长、选班干部,选三好学生都是学校生活的一件大事。尤其三好学生对于孩子们来是对他们一学期来的努力的检阅,女儿和弟弟在一起学习,平日里两人的性格比较不一样,女儿喜静、弟弟偏动;女儿在课堂上也比较文气,举手的时候不是很够积极,弟弟课堂上比较会表现,但是有时候会过于淘气;在学校里弟弟是班上好多同学的“精灵”,女儿也有很多同学是她的“精灵”,“精灵”是孩子们之间相处的一种手段方式。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生活,孩子们之间的相处的已经很融洽,在学期末的时候老师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进行三好学生的评选,弟弟获得31票,女儿获得30票。获得了票数第一和第二名。通过和老师的沟通,女儿选的时候,弟弟没有举手,而弟弟选的时候,女儿也没有选弟弟,但是弟弟自己选了自己,所以在其他同学基本相等的情况下,弟弟比女儿多了一票。事后我也和女儿和弟弟做了闲聊,原来女儿觉得弟弟没有选自己,因此,选弟弟的时候她也没有举手,而弟弟觉得女儿平日的表现还有待进步,所以他没有举手。在获得了女儿和弟弟的理由之后,我哑然失笑了,在孩子的心理还是白纸一般的纯洁,并没有按照我们成人一般有诸多的考虑,家长也应该保持这份童真,让他们在童年中慢慢城成长。举手的过程虽然过去了,孩子们用自己的理由为自己的行为做了解释:姐姐比较内敛,觉得自己不好意思选自己,虽然她心里也很想能够选上,但是符合了我们大众的内敛心态;而弟弟则觉得自己这学期的进步比较大,符合了老师的要求,所以也对自己也举手认可了,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对自己的进步的认可。作为家长,我们都还是应该鼓励他们保持着这份自然心态。

  孩子当选庆祝之余,我们要引导孩子懂得感谢老师、同学们和家长们的支持,也要让孩子们再接再厉,在以后的日子,让孩子们对自己有所约束和要求,三好学生是一份荣耀,也是一份对自己的自我提升的标准。告诉孩子们要一如既往的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也要告诉孩子们“居委思安”的心态。

  为了给孩子更好的学习环境,作为家长,繁重的工作加上繁重的家务活,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在学习和家务活你会让孩子哪个?看书之前,我的第一选择是,在压力这么大的环境下总是先保证孩子的学习时间,学习的时间很不够啊,学校作业、课外书,还有古筝等等兴趣班,有时间多学学练练总是好的,就是那句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边过日子边学教育》不要轻视家务活,这个篇章引起了我的好奇。家务活这么普通的事情,这对教育有什么用呢?孩子时间这么宝贵,浪费时间去做家务活值得吗?孩子弄不好,怎么办?

  《边过日子边学教育》书中提到:“培养孩子具有参与家务的意识,具备做家务活的能力是家庭教育中多么重要的部分。孩子参与和学习家务活,是为独立生活做准备。孩子通过做家务,体会父母的付出,体验劳动的过程和成就。做家务是孩子作为家庭成员必须尽的责任和义务。父母要做的是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动作发展水平,逐渐教会孩子掌握一些技能和窍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为孩子提供各种机会操作、时间,并给予孩子鼓励和协助”。想着孩子以后成长的道路,除了学习,孩子们还要面对很多生活的问题,学校时独立与同学们相处,郊游时候独立照顾自己,在家时独立收拾好自己的房间等等……的确不会生活的孩子,学习再好又能怎么样?新闻里经常提到的,上大学了,还要父母跟着去洗衣服叠被子。这样子的孩子长大了还能有什么用?一个不会照顾自己生活的科学家又能有什么成就呢?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想着我们自己小时候,家庭条件艰苦几乎每个孩子都分担家务活儿,而且还是义务劳动!但是现在的家长(还有日程满满的孩子们)却很不一样:他们太忙了,承受着不小的压力。还有,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承担得起雇用钟点工的费用。但是就像书中说的,家务是家庭成员必须尽的责任和义务;家庭成员不只是不断的获取,而没有贡献;没有付出就不会感受的;让孩子适当做些家务可以让他们感到自己是重要的。纵然一开始好像是家长受益,但是从长远来看,孩子们会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到自我价值。家务活看似平淡,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意义更加深远,某种角度来说,更甚于学习的能力,先生活再生存。

  就像边过日子边学教育一样,让我们边做家务边学习,好好安排时间教孩子做好家务。很多小孩子并不怎么会做家务。看完书之后也让我想到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暑假的时候,我喊女儿:“过来看我摆碗筷吧,让我想想,我需要多少个盘子?”女儿听了,仔细地扳着手指想着:“爸爸、妈妈、我。”然后她从厨房里取出3个饭碗、3双筷子。我当然忍不住夸奖道:“做的真棒!”接下去的几天,女儿都很主动的来帮助完成碗筷的摆放,而且很就成就得和爸爸说,“今天的碗筷是我放的!”完成指定的家务,孩子们是感到有意义的。既然这样,接下去的我准备慢慢的培养孩子的家务活,多让孩子参与,希望能够培养孩子多一份责任。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