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影评剧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影评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影评

2013-05-07 14:00 来源:观后感 作者:www.guanhougan.net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影评

  赵导的《致青春》在褒贬不一的评论声中获得了强大的票房收入,许多人在强势票房的影响下到剧院一睹这部被无比热捧的青春电影,也有许多人到剧院是为了看看这部电影究竟对青春的表达有多差多俗。带有这两种情绪去观看影片的观众都会有所失望,因为影片本身有自己的许多不足,但是也有些亮点。所以把这部片子奉为大陆青春片的上乘之作难以服众,但是也不必将之一棒子打死。

  赵导毕竟是演员出身,而且是琼瑶剧演员出身,能把一部电影拍出来首先是值得鼓励的。电影中的许多桥段还是能勾起我们的青春记忆的。但是在很多处理手法上就显得稚嫩,一些情节的运用上也落入了窠臼(也就是大家直白来讲的狗血)。

  首先讲有一段,黎维娟在宿舍走道里穿过的长镜头,赵导希望把大学女生宿舍里的各种奇葩现象一股脑的表现出来,于是一个信息量过大的场景出现了,有吵架的、有打架的、有哭闹的、有男生苦哄女朋友的、有打着电话大哭的。这样的镜头是可以引起观众的共鸣,但是夸张的过于失实,让人觉得很假,这些事件集中出现的几率会多大?每天见到一两件而已。换一个老到的导演不会把这些内容单独集中起来表现,而是将它们打散,穿插在细节里,每次黎维娟经过走道就很自然的安插进去一个,这样在表现力上其实是增强了,而没有减弱。或是在这个连贯的镜头中运用MV的手法让黎维娟身上的衣服不断变换,节奏显得更明快而且真实。筷子兄弟的《老男孩》中反映荒唐的学校生活的片段就用了比较成功的手法。

  再看赵导塑造人物显示出的各种范儿,青春电影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年轻群体中每个人的个性都十分鲜明,阮莞同学永远端庄淡定的大姐范儿、郑薇同学古灵精怪的嘻哈范儿、朱小北的春哥范儿,黎维娟神经大条的八卦范儿、陈孝正的深沉范儿、林静的阴郁范儿等等等等等,这些人物的塑造,赵导还是相当成功的。观众们从一个个脸谱化的人物身上往往能找到自己或朋友的影子。

  但在处理人物的情感上,有很多地方显得莫名奇妙,最大的莫名其妙就是郑薇是如何爱上陈孝正的。没有任何铺垫的,因为摔了一跤就爱上了?其次的施洁如何爱上被玻璃割伤的林静的,并且爱的以嗑药相逼。整部电影里醒目一点的女演员好像都打了鸡血一样的“追求”爱情,但是这个爱情在一般观众看来好像牵强过度、润色不足。好像谁爱谁都是被打了条码的,放到镜头前一扫,就“嘟”的一声被识别了,观众们还是更愿意看到你这个爱情的条码是如何编程的。李碧华在《霸王别姬》中虽然一再强调爱情是无缘无故的,但是哲学告诉我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果的。

  关于林静这个角色,总觉得像是《钢铁侠3》中的中国演员,应该手拿谷粒多或者营养快线什么的然后摆拍一下,但是也没见他代言什么产品,怎么就显得那么突兀呢。而且看到自己老爸跟人家老妈在街上,然后别人老妈对自己老爸笑一笑就能判断出奸情,这真是省略号啊。

  关于阮莞,这个时刻端庄优雅,举止大气的神女,最后死于车祸,这好像是大俗片中无法选择和替代的处理方式,而且提前拍了一下红绿灯,看到这个镜头时大家就明白——要死人了。无法给观众带来任何意外感。倒是停尸间里那场戏拍得比较有张力。

  关于朱小北,仍然能看到《十三棵泡桐》中何风身上的一些影子,但是这个角色属于天然惹人爱的类型。因此大家对她的评价都比较好,我个人也比较喜欢她饰演的朱小北。想不到换哪一个演员比她更合适。

  关于黎维娟,说河南话,爱慕虚荣,这是赵导在黑河南人吗?不是,我作为一个河南人虽然想到了这个问题但是并不将它上纲上线。因为黎维娟这类人生活中有许多,她们的选择不影响身边朋友的生活,而且她们还对朋友特别义气,人都还不错。她们总能给你带来最新的小道消息,满足你的好奇心,还替你承担了传播八卦的骂名。我们很需要她们。

  另外谈谈suede的《so young》在电影里的运用,这是让很多suede乐队乐迷们无比揪心的一件事,许多乐迷的言语之间都流露出了被玷污的感觉以及担心suede烂大街的恐惧。我个人认为还到不了那么严重的程度,最多是一些原本不是suede乐迷的观众通过这部电影的画面接受了suede的音乐,与歌曲建立了一种基于《致青春》的联系,并对这个乐队重新进行了不相适宜的定义。所以我感觉这部电影的主题还是用那首《当》比较合适,让我们红尘作伴活的潇潇洒洒……,版权问题比国外还好办些。

  总的来说,赵导的心气还是很高的,第一次执导筒选择了这个题材的电影,在大陆缺乏这一类型片的优秀作品时,交了一份跑题不严重,想想还有点靠谱的电影,最起码的比那个什么《青春期》系列的片子入眼,片子里对电影的责任感和追求还是感觉的到滴。(观后感   www.guanhougan.net) 但是这是赵导的一个梦,自己做了就做了,想带着观众陪你一起做,还是欠些火候,两个小时的白日梦,有很多旁枝末节是可以掐了别播的。没有看之前觉得这部片子引起这么大的争议,或许有它的价值所在,看完之后才发现整部影片就像一个揪心的玩笑,如同喝了一杯没有调匀而且放了太多不知名成分的饮料。回味起来怪咂咂的。

  《马粥街残酷史》中,男主角最后竭斯底里的喊出了一句:“我操韩国所有的大学!”这是一个残酷而愤怒的青春。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傻子对着车内的一行人喊了一句:“傻逼!”这是一个在自以为是过后而被大家眼中的傻子骂成“傻逼”的二逼青春。

  《颐和园》中,郭晓冬最后驾车从郝蕾的身边疾驰而过。这是一个经历了动荡和摧残,而无法重回的青春。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中,方言在最后和青春时的伙伴在卓越的墓前重聚。这是一个伴随着绚烂和死亡的青春。

  《十三棵泡桐》中,何风、刀子、包京在成长中纠缠挣扎,甚至已经成年的女老师也在这种氛围中抛开成人世界的规则加入了这场游戏。这是一个充满了不顾后果的尝试的青春。

  关于致青春,可以说它是无病呻吟的青春,无病呻吟也正是青春的一种形态;也可以讲它的剧情中洒满了狗血,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狗血青春的客观存在。也许我们的热血青春正是他人眼中的狗血时代。

  客观的讲我还是难以在这部电影中找到太多的共鸣点。只有在郑薇在外语角调戏陈孝正时看到了一个女孩子那可爱的不讲理。所以《致青春》中,大家都…...,这是一个……的青春。

  每个人经历过动荡不安的青春,在之后漫长的岁月里都会祭奠和怀念那段日子,因为那个时代带给我们的生命体验是无法复刻的。正如方言在《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中的读白:

  我们浪费掉了太多的青春,那是一段如此自以为是、又如此狼狈不堪的青春岁月,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朝气,也有颓废;有甜蜜,也有荒唐;有自信,也有迷茫。我们敏感,我们偏执,我们顽固到底地故作坚强;我们轻易的伤害别人,也轻易的被别人所伤,我们追逐于颓废的快乐,陶醉于寂寞的美丽;我们坚信自己与众不同,坚信世界会因我而改变;我们觉醒其实我们已经不再年轻,我们前途或许也不再是无限的,其实它又何曾是无限的?曾经在某一瞬间,我们都以为自己长大了。但是有一天,我们终于发现,长大的含义除了欲望,还有勇气、责任、坚强以及某种必须的牺牲。在生活面前我们还都是孩子,其实我们从未长大,还不懂爱和被爱。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是一部名字不错的电影。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
  •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影评:赵导的野心,观众的失望
  •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影评:为爱毁灭终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