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读后感《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2014-06-17 15:55 来源:观后感 作者:www.guanhougan.net

《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文/尚喃喃

  这个学期,我有幸拜读了《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教师的典范,做人的榜样,世界教育大师。他经历35年的教育生涯,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记录、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形成了丰厚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经验。

  而这本书就是编者在全面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着作的基础上,精心地从他那些独具风格的理论和教诲中选择优中之优、重中之重,并对此生发一些感言后所编写而成的。读了这本书让我更直接地、更快捷地了解了苏霍姆林斯基那些脍炙人口的妙言箴言、教育家篇、系列教诲,也让我对今后的教育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由于书中论述较多的是教师、学生、阅读及家庭教育问题,因此我把它们作为关键词提出来。

  一、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教育素养首先是指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而其重要特征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

  同时,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另外,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

  教育素养还有一个方面,这就是教师的语言修养问题。在提高教育技巧——这首先要自己进修,付出个人的努力,提高劳动的素养,首先是提高思想的素养。这就要求我们提高师德水平。他告诫我们,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的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

  苏老在一个案例中提到的那位非常受学生和听课者欢迎的历史教师说道:“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其中的奥秘告诉我们,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大海。由此可见,一些教育大家也好,从我校走出去的窦贵梅和晓梅校长的成长也好,都源自于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及大量的积累。

  二、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谈到:“在小学里学习的年代,是儿童在道德的、智力的、情感的、身体的、审美的发展中整整的一个发展时期,”“我希望孩子们成为这个世界的旅行者、发现者、创造者。我的教育理想就是:让孩子们去观察、思考和推论,体验劳动的欢乐和为自己创造的东西而感到自豪,为别人创造美和欢乐并在此中找到自己的幸福,欣赏自然界、音乐和艺术的美,以这种美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心别人的痛苦和欢乐,像关心自己的事情一样关心别人的命运。”其实,他所讲的是与我们的教育培养方针是一致的,我们的培养目标就是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一年多的教育教学生涯也正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我们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我们带领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阅读

  书中指出:“在小学里,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阅读之所以能成为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是因为人在赞赏英雄人物的道德美和努力摹仿的时候,就会联想到自己,用一定的道德尺度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自己的为人。阅读和面对书籍思考,应成为学生的智力需要。这一点对于培养思维素养也是极其重要的,没有思维素养,也就不可能有对学习的渴求和不断掌握新知识的愿望。”

  记得林语堂曾有一句妙语:“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别人却替你晒不来。”照亮个体人心的阅读必须是个性的、非强迫性的。这意味着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培养就十分重要。阅读兴趣从何而来?来自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影响。然而我国的阅读形势不容乐观。2006年,中国出版社协会做一项调查:我国有45%的家庭无一本藏书、无一个书柜;韩国有96、8%的家庭均有500本以上的藏书……由此不难看出,差距之悬殊,问题之严重。

  四、家庭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书中谈到:我们办的“家长学校”已经活动了15年多。它的任务是不断地提高父母们的教育修养水平。讲清楚儿童是怎样受到家长影响的,这也可以促进家长的自我教育。家长知道了儿童的摹仿能力很强,就会经常检点自己,以批判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行为。他们不再把儿童的教育看成是采取一连串的“非常措施”的事,而看成是一种不断的、非常细心的劳动,看成是使自身的行为完美起来。

  超导现象的发现者昂内斯的父母为了培养他的兴趣,特意腾出阁楼作为他专用的“天文台”和“实验室”。一次,昂内斯做实验时不小心使实验室着火,烧着了半座楼房,但他的父母并没有责怪他,反而鼓励和支持他继续自己感兴趣的实验。综上所述,好的家庭背景,如父母的勤劳、对文化知识的尊重、与成功学者的长期接触、家庭中的宽松平等、高雅的审美情趣、对事业的执着精神等,都是家庭环境的一部分。

  感动孩子、激发孩子,帮助孩子发现读书的愿望,其实就是在悄悄地为孩子营造一种儒雅的家庭环境;美化家居、使家中的摆设整齐化、条理化、知识化,就是在培养孩子用过东西放回原处等良好习惯;阳台上的花草虫鱼,也是悄悄给孩子美的享受,使孩子热爱环境,并培养观察力;小小的学习园地,既赞扬了孩子,又给孩子无声的鞭策……这些细小情节都构成了家庭环境,都在默默地帮助父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那独具风格的理论和教诲还有很多,“学无止境,教海无涯”。有人说老师是种植孩子美好感觉的土壤,是照亮孩子的心灵的明灯。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向大师学习,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童年。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