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读后感《老实人》读后感

《老实人》读后感

2013-06-29 07:43 来源:观后感 作者:www.guanhougan.net

《老实人》读后感

  最近一段时间,我总沉浸在古典名著里,有点儿流连忘返。说真话,现代小说也有好的,让我享受到艺术快乐的并不多,要想成全我们自己的创作,还应该一头扎进经典之中,从中吸取营养,其实,我们的都很浮燥,静不下心来研究,如果一旦你能潜心读下去,那么你的收获是不言而喻的。我们比他们聪明多少?主要的缺陷在那里,通过研读经典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

  最近读了十八世纪法国启蒙主义作家伏尔泰创作的那部哲理小说《老实人》,它深刻地批判了“一切皆善”论。对封建专制制度作了充分的暴露和有力的抨击。

  当时欧洲盛行一种唯心主义的乐观哲学,鼓吹“一切皆善”,认为现实中的一切都会走向更完善更崇高的和谐,走向普遍的幸福。

  小说的主人公老实人是一位天真纯朴的青年人,头脑简单,开始他也相信“一切皆善”的理论,但后来亲身的经历和周围人们的不幸遭遇,促使他觉醒了,他最后对“一切皆善”论的鼓吹者邦葛罗斯说:“得啦,得啦,我不再相信你的乐天主义了。”“地球上满目苍痍,到处都是灾难呀。”

  这部作品还描写一个黑人这样控诉他的老板:“每年给我们两条蓝布短裤,算是全部衣著。我们在糖厂里给磨子碾去一个手指,他们就砍掉我们的手,要是想逃,就割下一条腿。”这是对殖民主义者残酷野蛮的剥削行径的血泪控诉。

  作品通过大量的事实,揭露了“一切皆善”论的实质,只不过是麻痹毒害人民的精神鸦片。要人民安于现状,不起来和不全理的社会现实作斗争,为维护和巩固其封建专制政权服务。

  小说中与邦葛罗斯的“一切皆善”论相对立的,是另一个“哲学家”玛丁的怀疑悲观思想。他向老实人宣传“人性本恶,永远不会改善”的观点。这也代表了作者的态度。因为伏尔泰不赞同悲观主义哲学,而主张启迪人们的智慧,正视现实,谋求新的变革。这一思想主要通过老实人游黄金国的描写来表现的。

  “黄金国”是伏尔泰理想社会的一份蓝图。在这个国度里,人们自由自在,丰衣足食,既不会遭受迫害,又无牢狱之虞;这里有高耸入云的现代化建筑,也有摆满数学和物理实验仪器的科学馆。国王英明有作为,民众和睦相处。这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合理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也代表了人民的愿望和心声。虽然从实质上说,这种美好的境界不过是资产阶级理想化的王国,它是对作者开明君主制理想的一种图解,也体现了启蒙思想家致力于解放思想,追求科学,和对新时代的向往,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

  小说提出了劳动对改造社会的很需要性。“工作可以使我们免除三大害,烦闷、纵欲、饥寒。”老实人及其同伴最后在生产劳动中找到归宿,信训到盲目的乐观和悲观主义都是无益的,确信创造性的劳动才是诊治精神创伤,改善人们生活的唯一途径,这个结论的局限性是很明显的。只提埋头工作,不可能清除人类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的现象,但它也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小说通过老实人,邦葛罗斯等人的一番经历,也证明了一个道理,社会实践是检验哲学的标准,小说是几个主要人物思想的转变,都是通过社会的大课堂。反复的实践,最后才摒弃了成见。

  老实人的形象是有血有肉、丰满、成功的。老实人寄居在男爵家里时,是个朴实、单纯的青年,他接受邦葛罗斯“一切皆善”论的教育,并成为其信徒。后被逐出爵府,几经觉醒,成为“先天和谐论”的批判者。

  随着情节的发展,老实人的性格逐渐明朗,认识不断深化,智慧和才华也日益焕发出来。作家通过老实人的视野,控诉了人世间的罪恶。描述他的觉醒,批判了为封建现存秩序用辩护的哲学体系。

  《老实人》朴素的题材、鲜明的形象,生动地概括了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各种哲学派别的争论,并把这种争论从谈玄说理的神秘的迷雾中解放出来,使之面向现实。创作人物形象,它没有抽象的说教,而是通过曲折离奇的情节,引人入胜,读来妙趣横生,《老实人》是伏尔泰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认真研究名著、分析人物、弄清时代背景,反复练笔,对于我们的创作是大有好处的。

  我想:经典之作是必须读的,现在网络的行成,人人可以写几笔,但真正能够留下来的是什么?是思想家,是政治家,是艺术家!

  我们不能浮躁起来,不要把金钱看得过重,利欲醺心还搞什么创作!当然,前提是满足生活之后,你当作消遣未尝不可!

  罗卜白菜,各有所爱。我是我自己千万别丢掉那份真诚!

  认认真真读书学习!堂堂正正做事做人!驾驭幻想成全自己,携着美梦希望成真,脚踏实地攀登新的高峰,怀抱善良,为艺术也为人生的幸福!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