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读后感《追风筝的人》读后感(四)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四)

2014-06-11 22:48 来源:观后感 作者:www.guanhougan.net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貌似很久没有提笔写点东西了,其实,一个月之前就读完了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可是,一直没有勇气写写读后感,我不知道该如何切入,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对这本小说的喜爱,也害怕自己没有能力将这本小说最精彩的地方呈现给大家。但,读后感始终是要写的,我想与大家分享最美最感人的文字,因为那之于我是件再幸福不过的事情了。

  在我下定最后决定写这篇读后感之前,翻看了许多关于《追风筝的人》的书评,五花八门,尽显各自风骚。有人说,《追风筝的人》具备“情感的真实”这一特质,我完全认同。甚至可以说很久都没有邂逅如此令人感动而又让人深省的小说了,当然之前读的胡赛尼的《灿烂千阳》也是如此。一部小说的情节不管多曲折、奇幻甚至荒诞,只要具备了“情感的真实”这一特质后,读起来都不会有堵塞感。我便是这样一口气读完了《追风筝的人》。

  这部小说讲的是两个阿富汗少年的故事,主人公阿米尔是少爷,而小他一岁的、天生便是兔唇的哈桑是仆人,他们都失去了妈妈,阿米尔的妈妈生阿米尔时死于难产,哈桑的妈妈则在哈桑出生几天后跟一群江湖艺人私奔了。这两个男孩吃一个奶妈的奶长大,拥有似乎牢不可破的情谊。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哈桑为扞卫阿米尔的荣誉而被人凌辱时,阿米尔却选择了逃避,他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不仅如此,阿米尔为了获得父亲的认同和唯一的爱,设计将哈桑驱逐出自己家门。

  后来,因战争移居美国并成为知名小说家的阿米尔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边是阿米尔父亲的好友拉辛汗,他说哈桑已经死了,他要阿米尔回阿富汗,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从战乱中的阿富汗带出来,这不仅是因为他以前辜负了哈桑,还因为哈桑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弟弟。阿米尔重新回到了那片原本熟悉却再也不认识的土地,历经千难将索拉博带回了美国。大胆的踏上了许多人所说的自我救赎的道路。

  记得《简爱》里有一段台词:有个年轻人,他从小就被宠爱坏了。他犯下个极大的错误,不是罪恶,是错误。它的后果是可怕的,唯一的逃避是逍遥在外,寻欢作乐。后来他遇见个老人,一个二十年前他就认识的高尚的老人,他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机会。这段台词便是对《追风筝的人》的主人公阿米尔的故事最好的总结和诠释。他小时候拥有或者说他一生都拥有一个挚友,一段最珍贵的友情,他却没有珍惜,错过了那原本人生最美好的回忆,留下了终身就算自我救赎也无法挽回的遗憾。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话在书中出现了好几次,回现在我脑海里的都是那个兔唇的哈桑的坚毅的眼神。“我(哈桑)宁愿吃泥巴也不骗你。”“真的吗?你会那样做?”“做什么?”“如果我让你吃泥巴,你会吃吗?”“如果你要求,我会的。不过我怀疑,你是否会让我这么做。你会吗,阿米尔少爷?”阿米尔沉默了,他内心也深深爱着哈桑这个最好的朋友,可是他有自己的心事,他没有勇气回应“为你,千千万万遍”。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人所说的他们社会地位差异,还是因为他们种族、信仰的差异,还是因为有人所说的阿米尔只想将哈桑当作炮灰。这里我不想一一分析,只想谈谈哈桑这份对朋友的真诚带给我的感动。当然,也有人说哈桑的真诚是源于其奴性,我并不敢苟同,这样的评论我想有些龌龊了。

  想想我们小时候,是不是也在某个时候,对我们的好友信誓旦旦,将一辈子保守对彼此的忠诚。我想这一点都不可笑,那是我们最纯真的想法也是最真实的想法。如果有人对你说:为你,千千万万遍。那是不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可惜,我们却很少拥有这样的幸福,特别是我们一天天长大,我们一天天深陷这个社会时,渐渐地便不再相信简单纯洁的友情了,也不再拥有简单纯洁的友谊了。

  曾经看到过一位同学的QQ签名:你很假,我也是。每每看到这句话时,我都有些许凄凉,但敢肯定的是,这就是长大后的现实,即使冰冷却也要接受,并像村上说的一般——我们继续这样孤独的活着。非常庆幸,从小到现在有过那么多好友,虽久久不曾联系,但也知自己始终在某些人心中。

  前段时间,联系了一个几年未见的儿时好友,岁月让我们改变了许多,但我们聊起来却依旧滔滔不绝,感觉十分幸福。十分巧合的是,就在刚刚不久,有读研的同学给我发来信息,说是醉酒回到宿舍,颤颤巍巍,宿舍里的五个舍友竟然没有一个人动身搀扶也没有一个人说出一句关心的话语,这样的冷漠让我感到恐惧。对比鲜明,我想这也正契合了牛奶咖啡《越长大越孤单》唱到的一般——

  多年以后,你回到我身边,不安全充满了你疲倦的双眼,看着我,也告诉我,你是否,依然相信童话。你曾对我说,每颗心都寂寞,每颗心都脆弱都渴望被触摸。当你的心,勇敢的燃烧着,永远的,不会退缩,越长大越孤单。

  虽然村上亦说人都是孤独的,但是我们谁又希望孤独呢?我们都渴望有人对你喊出:为你,千千万万遍。少年的时候,我们总是意气风发,三五结伴,促膝长谈。然而我们长大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友谊之桥不再坚固,细微的挑战都会导致瞬间的崩塌。或许这就是人生和人性的复杂,所有理性的逻辑的分析都无法完美地诠释。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
  •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五)
  •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三)
  •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二)
  •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一)
  •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